亲贝网

追着喂饭对孩子竟有这么多危害 你清楚了吗

1-3岁饮食

2016年05月10日

 

如今,“追喂”成为了孩子们普遍存在的“老大难”问题——孩子在前面跑,父母或爷爷奶奶拿着碗在后面追。过一会儿,父母觉得累了,就把孩子强行固定住,一勺一勺往嘴里塞饭。孩子不开心,家长也烦。如此这般,天天都要这么来三遍,这可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但其实,我们完全不必如此费劲,因为进食是人类最原始的本能之一,而家长只需适时引导孩子自己进食即可。但如果家长一直给孩子喂饭,甚至每天“填喂”、“追喂”,不仅受力不讨好,更会对孩子造成严重影响!

“追喂”有什么危害?

“追喂”、“填喂”不仅仅会影响孩子的消化吸收、导致小儿肥胖,还关系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智力发育:

1、影响孩子的专注力发展

“追喂”是孩子专注力不足的表现。如果家长对这一情况不作为,乃至为了让孩子安静地待一会,让他看电视、玩玩具,然后趁这时给孩子喂饭……这些都会进一步地破坏孩子的专注力,甚至有可能影响他今后的学习成绩。许多孩子在上小学后上课走神、写作业磨蹭……这些情况和“追喂”、“边玩边吃”都有关系。

2、不利于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

当孩子专注于电视或游戏时,往往意识不到自己正在吃饭,因此也就不能形成“吃饭的时间是固定的”这样的意识。这会造成生活紊乱,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

 

3、影响孩子的自主意识和积极性格

做为独立的个体,吃饭本来是孩子自己的事,由自己掌控吃多少、吃多快。但如果家长喂饭,就或破坏这种自主意识——孩子开始认为吃饭是家长的事,自己只是在协助家长完成任务。长此以往,孩子的自主意识渐渐薄弱,就会形成消极性格。

此外,在喂饭时,家长往往会催促孩子快点吃、快点嚼,甚至因为急躁而数落孩子。这种情绪久而久之使孩子认为吃饭是一种负担,毫无乐趣。这同样会对孩子的积极性格造成负面影响。

4、孩子易形成“和家长谈条件”的思维方式

有的父母在喂饭时,为了让孩子多吃一点,一边喂一边承诺给孩子各种东西。这样一旦形成习惯,孩子就可能用吃饭来和家长谈条件,换取利益。这本质上和“一哭闹就满足”的危害是一样的——长此以往,孩子有可能会越来越任性、自私、爱发脾气。

5、影响孩子的精细动作发展和智力发育

孩子能自己吃饭,需要手、嘴、眼相互协调配合,如果用筷子吃,动作就更加精细,也就需要更强的协调能力与平衡能力。另外,有研究显示,手部精细动作的良好发展对智力发育有积极作用。长期喂饭对孩子的动作平衡与协调,乃至智力都有不良影响。

 

如何科学地“饿”孩子一顿?

说起“不吃就饿着”这个办法,妈妈们一定都非常熟悉。但是不少家长反映,这种方法往往会招致孩子更严重的哭闹。最终的结果,往往还是家长先妥协。这可真是难办呀!

如果您的孩子已经出现这种情况,请您回忆:

您在此之前对孩子的态度是怎样的?

孩子当时的状态是怎样的?

然后,您在表达“不想吃就不吃”这个意思时,情绪是怎样的?

如果孩子不愿意吃饭,您先苦口婆心地劝,又生气地逼迫,最后发飙:“不想吃就饿着,再饿也没吃的了!”那孩子感受到的其实更多的是您的态度——我明明没有做错,但妈妈还要惩罚我,妈妈不爱我……

如果孩子是这么想,自然会哭闹得更严重了。

因为,在家庭教育中,态度和语言同等重要。

 

那什么样的态度是正确的呢?

如果你现在不想吃,就需要等到下一个吃饭的时间才能吃东西。

而在这期间,你将会非常饿,饿得很难受。

但因为没有到吃饭的时间,我们不会给你任何食物。

是现在吃,还是下一顿饭再吃,你需要自己选择。

吃饭是你自己的事情,你可以自己做主。然而既然自己决定了,就要承担相应的结果。

当孩子选择不吃饭时,请尊重孩子的决定,收掉他的餐具,帮助他履行承诺——不到吃饭的时间,就不给任何食物。无论孩子怎么磨、怎么哀求、怎么哭闹,都不要给。然后等到了时间,就正常地进行下一顿饭。

如果孩子贪玩,不想吃饭,可以这么做——但下次可以在饭前半个小时到一刻钟提醒宝贝要吃饭了,让宝贝提早从游戏状态中出来。

如果孩子赌气,不想吃饭,也可以这么做——但家长需要更温柔一些,也要允许宝贝适当发泄情绪。

如果孩子在吃饭时被其他东西吸引,乱玩乱跑,也可以这么做——但下次需要家长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进餐环境:附近没有电视、玩具这些会分散孩子注意力的物品。

 

除此之外,家长还可以做的10件事

1.用有趣的绘本故事让孩子树立“自己吃饭”的意识。不仅教孩子自己吃饭,还告诉孩子“饭前洗手”、“不挑食”、“吃饭不乱跑”。

2.盛饭时“少量多次”,让宝宝自主控制饭量。

3.家长可以随时注意孩子吃饭的情况,但不必专门伺候孩子吃饭,一家人正常地在一起吃即可。这样,家长可以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4.避免在餐桌上教育、批评孩子。请您一定要忍住“你看你不吃吧,不吃就饿了吧”这样的愤怒和嘲讽,否则只能激起孩子的逆反情绪。

5.如果孩子在“挨饿”的时候非常难过,那家长就有必要给孩子一些安慰,如抱抱、亲亲,以及认同感受“妈妈小的时候也有过这种情况,非常难受,你要是想哭,可以哭一会”等等。否则,孩子的安全感可能会遭到破坏。

6.如果有必要加餐,则设置固定的加餐时间,时长和内容。家长可以为宝贝专门设置一个小盘子或小盒子,每到固定的时间就放进去小块水果、小杯酸奶或一块谷物类饼干即可(不要提供过甜食物或配方奶)。如果半个小时内孩子不吃,就收走。加餐时间需要控制在饭前两小时之前。

8675c4b85be8

7.家长可以专门给宝宝准备餐具(让宝宝自己挑选更好了),增加吃饭的兴趣和仪式感。

8.可以让宝宝参与到做饭的过程中(比如洗菜)。对自己参与做出来的菜,宝宝的兴趣会更高。

9.如果孩子选择不吃饭,并且饿得很难受,家长可以用讲故事、做游戏的方式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10.无论怎样,请不要和宝宝生气,更不要较劲。

 

建立良好的进餐习惯,从0岁开始

“追喂”、“填喂”有这么多危害,那家长要从什么时候开始停止喂饭,训练孩子正常进食呢?

歪歪兔育儿老师说:当宝宝开始抓东西往嘴里塞时,就可以培养了。这个现象一般出现在宝宝6-7个月左右,一般不会超过9个月。而这一时期,宝宝的食物通常还是以奶为主。

换言之——

从一开始就不要喂饭!

我们都能注意到,宝贝有一个阶段见啥吃啥,这就是“口欲期”,即用嘴来感受一切——这个东西是软是硬、是热是凉、是长的还是圆的……并中得到满足。

然后,随着宝宝的成长,他对各类食物的适应能力渐渐增强,咀嚼功能逐步建立,对食物的色香味有了自己的辨别力,就开始有自主进食的渴望。

我们有时能看到国外的小宝宝用手抓着意面吃得满脸都是,这其实是一种理想的“进食训练”状态——她很明白吃饭是一件自己的事,并且想尽一切方法也要把食物吃到嘴巴里。

在这时,我们就可以给她准备小罩衣,在地上铺报纸,再给宝宝一个小勺子,让他学着大人的样子把食物舀到嘴里。

刚开始,宝宝肯定会撒得到处都是。但只要家长肯坚持,宝宝两岁前就能准确地把勺子里的食物放进嘴里。

重要的是,宝宝从始至终都明白,吃饭是自己的事,别人帮不上忙。如果吃不饱,自己会饿。如果吃撑了,自己会不舒服。他可以根据自己的感觉来调整饭量。

当孩子学会自己吃饭,他第一次体会到生活的味道,也是自主迈向广阔人生的第一步。自己吃饭是宝宝必须学会的技能之一,也是人生的一大乐趣。如果从小就被喂着长大,他失去的不仅仅是吃饭的乐趣,还有对人生的把握。

因此,培养独立自主、积极乐观的宝宝,请从让宝宝独立吃饭开始!

+1

来源: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