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不惜血本投资,因而,德州早教机构也遍地开花。那么,额外的教育“补充”真有必要吗?为此,记者深入早教机构探访调查。
现象:
一岁娃“上学”花费近万元
8月17日,在湖滨路上的一家早教中心,记者以孩子家长的身份咨询,询问早教的相关情况。该早教中心田老师让记者填写一份调查表后,便带领记者参观。
据田老师介绍,她们中心主要招收0至3岁的幼儿,针对不同性格、不同年龄的孩子设置不同课程,主要有语言训练、感官训练、触摸训练等等,目前已有300多名孩子在她这里接受早期教育。当记者问到早教到底能教会孩子多少东西时,田老师表示,早教并不是教给孩子多少知识,主要是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培养孩子的各种兴趣爱好,提高孩子的创新思维能力。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很多孩子不到一岁就被家长送到早教中心。十个月大的琪琪不会说不会走,她的妈妈已经给她报了早教班。琪琪妈妈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学期48节课,每节课101元,一共5880元,要想再获得价格优惠,最少要办理一年的会员才可以,这样就要花费万元。早教中心的促销策略是报的课时越多,优惠越多。因此,很多妈妈给孩子报的都是一到两年的课程。随后记者又采访了多家早教机构,他们的宣传和促销模式类似,并且价格都十分昂贵,所学习的内容也不是很确切。
调查:
家长对教学质量难判断
家长对早教机构看法也不相同。记者随机在儿童乐园附近某早教中心采访了几位家长,有的家长希望孩子能够学到东西,“不输在起跑线上”;有的则是觉得孩子在家待着没事干,报早教班就当报“托儿所”。
不过更多家长反映,“别的孩子都报,我的孩子也必须报!”孙女士的女儿今年3岁,之前曾在某早教班“上课”,“一年半136个课时,总共交了8600元。”
孙女士告诉记者,之所以来这家早教机构是因为环境比较好,而且报名人数多,比较放心。
报班固然好,不过才上了3个月,孙女士就感觉快支撑不下去了,“我们家住在开发区,跑来跑去的太麻烦了,而且这几个月无非就是做做游戏、听听歌曲和其他小伙伴一起玩耍,没觉得孩子有太多变化。”孙女士在纠结是否让孩子继续学下去。
建议: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是什么心理促使家长如此热衷婴幼儿早教?记者发现,虽然一些家长是为了锻炼孩子自身能力,但家长的攀比心理依然占绝大多数。再加上一些早教机构的宣传鼓吹,也促使着这些家长给孩子报班。
“早教中心的训练有一定帮助,但良好的儿童教育,不能把所有的期望都寄托于某一机构,父母的言传身教不可或缺。”德州某幼儿园具有16年教学经验的张贵凌认为,对于0至3岁的阶段幼童,社交能力并不需要花重金刻意培养,跟父母的肌肤接触、情感接触是最好的教育。
“宝宝只有在最放松的状态下才能起到早教的效果,而父母是他们最亲近的人,如果同父母一起学习,效果会更好。”张贵凌告诉记者,幼儿具有天生的模仿和学习能力,父母在家时,可以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地进行亲子教育。
张贵凌建议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多花些时间和孩子交流,带孩子到草地、公园等地方游戏、散步,让孩子在大自然体验亲情,探究童年的乐趣,这种教育方式是最好的早教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