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岁的田思琪从事的是一份对形象气质有较高要求的工作,她总是因为腿型不好看而感到烦恼。最近,看到部分足弓鞋垫的广告视频宣传其“能够有效改善X型腿、O型腿”,田思琪有些心动。她在社交平台上搜索了相关“测评帖”,发现两万多条相关帖子,其中有一些正面的使用体验分享,例如“走路能找到重心在哪儿,避免用小腿发力”等。但也不乏质疑的声音,觉得足弓矫正器并不能起到所谓“改善腿型”的作用。
随着人们对健康、形象的更多关注,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声称能够改善腿型的足弓矫正鞋垫、足弓矫形器等产品,这些产品是真有用还是智商税?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假肢矫形部副主任王林。
矫正鞋垫并非腿型“救星”
王林认为,仅仅通过使用足弓矫正鞋垫就能改善腿型,这样的说法没有科学依据。
王林首先指出,足部矫正、腿型矫正其实主要针对的是仍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孩子。“所谓O型腿、X型腿,根本上是从正面看时大腿骨和小腿骨之间的夹角,正常范围是170度到175度,大于这个角度就是O型,小于就是X型。”儿童骨骼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可塑性较强。打个比方,如果一棵小树苗长歪了,可借助外力扶正。如果发现儿童骨骼发育异常,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外力干预等保守治疗方式,改善其足部、腿部等骨骼问题。
严格来说,对于已经发育成形的成年人,腿型矫正其实是一个伪命题。
“人体的重量是通过骨盆传到大腿骨,然后通过小腿骨传递到脚踝,脚相当于是全身的地基。”王林介绍,人体脚部由26块骨头、几十个关节和很多条肌肉、韧带和肌腱组成,脚部复杂的结构为我们的身体提供稳定性和支撑。因此,在足踝医学研究领域,往往使用生物力学来理解和分析足部和踝关节如何承受并分配身体的重量,以及如何在行走、奔跑和跳跃等活动中与地面相互作用。
王林解释,正常的脚底结构并不是平坦的,而是呈现出弓形结构,也就是“足弓”。当我们走路或跑步时,脚部会经历几个不同的阶段:脚跟着地、脚掌完全接触地面、然后足尖推地前进。在这个过程中,足弓起到了重要作用——吸收压力和冲击力,保持平衡,减少足部关节和骨骼受到的压力。
“不管是足弓鞋垫,还是鞋子里面的鞋垫,主要是为足弓提供一定的支撑,起到缓冲减压、增加舒适性的作用。”王林认为,这些鞋垫不具备任何其他的附加功能,如果穿戴足弓鞋垫后感觉舒适,则说明鞋垫已经起到了预期的效果。如果对腿部外观有所担忧,单靠鞋垫可能不会有明显的改善。
美国足踝矫形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kle Society)学术期刊近期的一篇综述性文章表明,足部矫形器正是依据生物力学原理设计的:通过减轻脚或脚踝某区域的压力,帮助改善足部疼痛或不适感。文章并未提及其能改变腿部的形状或外观。
王林进一步解释:“对于成年人来说,一般需要在两种情况下使用生物力学矫形鞋垫或矫形器:一是足部有疼痛感,甚至影响正常走路;二是有明显足部疾患,或是其他疾病导致功能缺失。”
而针对这两种有医疗需求的情况,王林认为成品类矫正鞋垫作用较为有限。他建议,首先接受专业设备的评估,再使用个性化定制的足部矫形器,借助生物力学形态对足部的高度、外形或是功能做一些补偿,以确保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该如何保护足踝健康
“其实,在青年群体中,更普遍的情况是足踝亚健康状态。”这种“亚健康”并不意味着立刻出现频繁的疼痛,比如年轻人在长距离行走一天或两天后可能会感受到足踝的疲劳,这种疲劳感相比几年前出现得更为频繁。王林指出:“随着人们年龄的逐渐增长,身体会出现退行性变化,各种功能开始逐步减弱。在这种状态下,身体往往会启动‘代偿机制’。”
所谓“代偿”,即当某部位功能出现问题或受到伤害,其他部位会自动进行调整来帮助维持身体的平衡。“例如,如果一个人的前脚掌受伤,可能不自觉地将重心转移到脚后跟以减轻疼痛;同样地,当人的右腿出现问题,可能会更多地依赖左腿行走、站立。”王林说,这种微妙的身体调整,有时我们可以察觉,但更多的时候,它是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的。在短期内,这可能是有益的,帮助维持肢体功能,而长期的代偿可能导致其他问题或并发症。
在王林看来,人们对足踝健康问题存在疑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足踝健康意识的增强,以及对相关知识的迫切需求。
日常生活中,关注并及时处理身体微小的变化,对于维护足踝健康很重要。王林强调,如果足踝没有症状则无须过度干预。他建议选择适合的鞋子,以确保为脚部提供充足的支撑、缓冲和稳定性,帮助保护足踝,减少受伤的风险。
当发现舒适的鞋子无法根本解决问题时,应前往专业机构进行评估,并根据具体情况接受个性化处理。例如,可以“通过生物力学评估测试,设计出适配的辅助鞋垫”,或者“借助本体感受鞋垫改善平衡能力”。
在运动中,足踝健康也十分重要。近年来,马拉松和其他长跑活动日益受到大众欢迎。今年9月,美国足踝矫形协会学术期刊发布的一项针对超级马拉松运动员足部和脚踝的研究显示,在一年时间内,参与研究的734名超级马拉松运动员中,有71.2%的活跃超级马拉松运动员报告过脚部或脚踝受伤,并且影响了正常运动。
对于进行跑步、举重等运动的人群,王林建议在和专业医生交流后,考虑使用支撑类鞋垫来更好地保护足踝。
“目前检测设备越来越先进,专业人员认知、临床服务能力也需要随之提升。”王林希望,未来国内能够推进足踝相关专业化、人才化和学科化的建设,以满足大众对于足踝健康的需求。(刘昶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