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忌啰里啰嗦
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发指令提要求时要尽可能用简洁的语言,说的太多太复杂孩子会抓不到重点。还有的家长很啰嗦,喊孩子没应答,就会开启“口若悬河”的模式,“就知道看电视,叫吃饭也不理,说过多少次,长时间看电视对眼睛不好……”孩子只会觉得你在数落他,完全忘记了你喊他干嘛。
2、吐字清晰
很多时候并不是孩子不想听你的话,而是因为自己根本就听不清你说的是什么。第一次第二次听不清你说的是什么,而听不清你说的是啥反正也没有什么影响,久而久之,孩子也就不会重视你说的话了,然而后来就让家长们说是孩子不听话,其实原因追究到底还是因为家长们一开始的说话方式。
3、 等待孩子注意力集中
孩子如果是在做别的事,我们可以等待孩子做完,再和孩子说一些事,这样可以避免打断孩子的注意力,以防引起孩子不耐烦,听的也是口服心不服。在孩子停下手中的事后,家长可以确认一下孩子是否在听自己说话,可以告诉自己不喜欢孩子这样叫两三遍不搭理,同时告诉孩子如果自己叫他做的事,他不喜欢可以提出来,并保证自己不会生气,让孩子放松的说“不”。
4、让孩子承担后果
有时候,我们做了种种努力,孩子还是我行我素,那么我们可以尝试让孩子承担“不理会”的后果:“听不见”大人叫吃饭,那么就承担饿肚子的后果;“听不见”大人叫起床,那就承担上学迟到的后果……当孩子经历过“不理会”的后果后,在下次他们会为了避免糟糕的后果而提高行动力。
5、以身作则
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样,父母做什么孩子就会跟着做什么,如果父母也是这样十喊九不应的人,那么也没资格去要求孩子去回应你什么了!大人都这样,孩子能不这样吗!
其实孩子很多身上出现的问题,它所反映出来的都是家长在教育上出现的失误。所以家长在指责孩子这些行为的时候,不妨先从自身的行为开始去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