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公私立医院产科近期因承受巨大的闯关内地孕妇压力而面临崩溃的边缘。“一个香港居民身份,是妈妈给孩子的最好礼物”。这个礼物含金量多大,可以从近期港府财政派发居民6000港币中可窥一斑。与此同时,国内关于个税起征点上调3000元的改革方案出台后,不到一月时间收集了20多万条意见,大多认为起征点还是较低。对此财政部专家认为,个税起征点并非越高越好。两厢对比之下可以看出,“一国两制”中制度红利有多大空间,中国制度改革红利还有多少没有充分释放出来。
据4月29日香港文汇报报道,香港公私营医院的产科服务面临“崩溃”边缘,港府“出招”加强监管内地孕妇赴港产子,限制医生滥收症,及接收高危孕妇,以免加重香港医疗体系的压力。不过,有医护组织指出,“明路”越收紧,衍生的“暗路”越多,内地孕妇无法循合法途径来港,唯有临盆前腹大便便“闯关”或“闯急症室”,只要进入港境,当局基于人道理由,必定会为她们提供分娩服务,届时问题更严峻,建议当局由源头做起,与内地出入境部门协商,研究可行办法。
事实上,近十年来,内地孕妇闯关已经成为香港一大奇景,甚至有专门中介结构从事相关业务。而“香港居民身份,是妈妈给孩子的最好礼物”在赴港生子孕妇那里更是耳熟能详的名言警句。
内地孕妇不辞辛苦甚至冒着流产风险闯关生产,其实是一种制度套利行为。至于制度红利有多大,简单从近期港府给居民“派钱”的行为中,可以直观计算得来。香港特区政府在今年3月破天荒修订财政预算案,决定向全港610万年满18岁的香港永久居民派发6000元,据香港星岛日报报道,港府打算在今年9月1日开始,透过银行及邮局进行登记,并在年尾开始将6000元注入巿民的登记户口;巿民亦可选择1年后才领钱,估计利率在3至5厘之间。而今年4月25日,中国人大出台个税改革方案,将起征点上调从2000元上调至3000元。对此还有财政部专家称个税起征点并非越高越好。
值得注意的是,从2006年至2010年,中国财政收入四年翻番,财政收入年均增幅高达21.3%,远高于GDP和人均收入年增长速度。而中国财税体制以间接税为主,个税占中国财税收入比例一直在6%~7%之间。这种情势下,将个税起征点上调1000元,还引来财政部人士非议,可见内地财政减税让利之难。
“一国两制”的制度套利空间有多大,两厢对比由此可见一斑,否则也不至于吸引内地孕妇前赴后继去香港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