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要上小学了,要不要让孩子参加幼小衔接班?这是困扰许多家长的问题。
我们请义乌家庭教育中心鲍晓妹老师根据不同案例,分析上幼小衔接班的优劣。
不仅心理要准备好能力也要过渡
案例:兰兰(化名)的母亲是一名小学老师,她坚信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足以教育好孩子,并认为已经为女儿上小学作好了准备。开学后,兰兰开心地去上小学,开始几天很兴奋,妈妈也十分满意。可几周后,兰兰的兴奋劲渐渐散去。作业量加大,难度不断增加,兰兰很不情愿做作业,有时候甚至乱发脾气。
分析:进入小学后,学习有了明确的目的,每天要做作业,还经常要考试,教学形式也与幼儿园明显不同,这时孩子容易不适应。出现兰兰这样的情况,就是因为在心理上作足了准备,却在能力方面没能很好地过渡。
能力不仅仅是看书写字的量,而是学习习惯的养成。有毅力的家长可以自己做一些工作,形式可以多样。在阅读和写字方面也可以适当增加一些量,让孩子循序渐进地适应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如果进小学再来考虑衔接问题,或许一年级开头前几个月会痛苦些。那时,家长要保护好孩子的自信心,千万别让孩子因为比其他同学差、学习比幼儿园难等因素而产生厌学心理。
坚持快乐童年让孩子主动学
案例:明明(化名)是一名幼儿园大班的孩子。虽然父母也望子成龙,但始终坚持给孩子快乐童年。他们没有给明明报名参加任何培训班,把时间都留给了孩子。可是,明明看到同班同学里有的已经认识很多字,能自己看书,读懂故事,十分羡慕。于是,明明主动提出要报班学习。他上课从不迟到,注意力集中,回答问题声音也很响亮。他的表现常得到老师表扬,学习效果很明显。
分析:孩子是否出色不能片面地从认识多少字、会做多少算术题来判断,培养综合能力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更为重要。尽管明明最初认字方面不如同学,但父母快乐童年的培养理念,让他养成了很多好习惯。当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有了专注力、自我控制力和接受能力,学习效率自然就会比较高。即便在幼小衔接时知识是空白的,他会接受得比较快,适应力也比较强。
如何衔接家长还得细思量
暑假期间要不要给孩子报幼小衔接班,鲍晓妹认为要视家庭情况而定。有的家长没时间照顾孩子,结果孩子作息习惯混乱。如果一个暑假都这样,刚上小学特别难适应。加上9月天气比较热,所以很多孩子刚上一年级头一个月容易生病。而参加幼小衔接班,则有专业老师指导,孩子生活规律,还可以学到一些知识。
如果家长时间安排得好,一样可以在暑假很好地过渡。比如暑期生活有规律;培养孩子独立看书的能力;出去玩后鼓励孩子说一说感受,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孩子一起玩接词游戏,教孩子整理书包等。家长和孩子订好每天的计划并遵守完成,一来可以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二来也可以保证正常的暑期作息,让孩子顺利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