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家长呼吁儿歌创作与时俱进

观察

2011年05月19日

“爱流行歌,爱恶作剧的‘灰色儿歌’,不爱‘故纸堆’里的‘说教式旋律’。是真没歌可唱,不是故意捣乱。我是21世纪孩子的家长,我觉得很悲哀!”

昨日,本报在C06版报道的《校园小儿郎,“恋”唱成人歌》一文,谈到了当下儿歌匮乏的现状,引发读者共鸣,数百位读者纷纷通过各种联系方式发表看法,甚至还有人用“凡客体”织“围脖”为孩子们“鸣不平”。

□记者 吴战朝 康锦

家长的回忆

儿歌话题唤醒家长记忆

“我最喜欢的儿歌是《童年》。我生在乡下,儿童、少年时代是在乡下度过的。很怀念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草丛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拼命唧唧喳喳写个不停,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本报报道,引发了一股“怀旧热”。网友“梦想腊月初一”就“梦回童年”了一回。

“正是因为有了儿歌的相伴,才让我们的童年生活变得五彩斑斓。”已初为人父、年过三十的郑州市民王树森介绍,他童年最喜欢的儿歌就是《一分钱》,“那时候年龄小,思想也简单,不光爱唱歌,也常常按照歌词中描述的那样做,把路边捡到的钱物,统统交给警察叔叔。”王树森说,时隔二十年后,等他再去回味这首儿歌时,才猛然发现,看似简单的歌词中竟蕴含着深刻的做人道理,“通过儿歌的传唱,在潜移默化中达到育人的效果,或许这就是儿歌独有的魅力吧。”

王树森说,随着年龄的增长,虽然现在已不再像儿时那样随心所欲地把儿歌“挂”在嘴边,但在一个人独处时,他还会不由自主地轻声哼唱起那首儿歌的旋律,“不为别的,只为了回味那份童趣。”

但家长们也承认,“经典尽管令人难忘,但是每个时代有它的生活内容,太过执著于‘经典’,只能让自己变得落伍”。

孩子的拒绝

孩子们对“奶奶歌”说“不”

“教材上的歌太老土了,我喜欢林俊杰的歌。”在某小学上五年级的文轩直言,他不喜欢音乐教材上那些“奶奶级”的儿歌,因为它们离自己的生活太遥远。“同一首歌,奶奶唱过,妈妈唱过,到了我这一代,还要学唱,没劲!”更有胆大的小学生直言不讳地提出,强烈希望把周杰伦的歌诸如《千里之外》、《青花瓷》等收进音乐教材。在不少小学生眼中,简单、直白、土气、太幼稚,成了现行儿歌的通病,就拿儿歌《两只老虎》来说,在几个三年级学生看来,这类儿歌“简直就是妈妈哄小宝宝睡觉唱的歌曲”。

据了解,当下的小学音乐教材中,专门开辟有“国外名曲鉴赏”部分,也收录了诸如《匈牙利舞曲》、《那不勒斯舞曲》、舒伯特的《摇篮曲》等世界名曲。但在一些音乐老师们看来,这些曲子有点太过“曲高和寡”,孩子们还很难领悟其奥妙。

究竟啥样的儿歌才是时下孩子们最喜欢的?

用一位五年级学生的话说,他们喜欢的是时尚又充满朝气的现代城市儿歌。

观点的对抗

儿童爱唱流行歌引发“口水战”

该不该让孩子们唱流行歌?家长们意见不一。

“我们小时候,也整天唱流行歌。小虎队、四大天王、郑智化、黄家驹……我们当年也不理解歌词,也没见唱出什么问题。我不认为小学生唱流行歌有啥问题。”网友“Remote Prime”发表意见说。

持同样观点的家长不在少数。家长范女士就不无感慨地表示:“时代在变化,只要学生喜欢就行,不管何时,他们都会拥有回忆。如果他们不喜欢,那么很快就会被遗忘。”

但也有不少家长明确表示反对。“不赞成小学生传唱流行歌曲,耳濡目染可能会让孩子早熟。孩子们的模仿性比较强,好奇心又重,催生早恋怎么办?”网友“秒杀一切”说。

读者张女士也表示,她会定期检查女儿的MP4,一旦发现有“情啊爱呀”的歌,就统统删掉。“女孩家容易吃亏,不看严了不行。”张女士说。

甚至还有读者提出一些极端建议,认为学校应该限制孩子们在校园内传唱流行歌曲。

儿歌的“饥荒”

优秀当代儿歌太少成最大难题

与此同时,也有不少家长为孩子们辩护。“翻看教材,有不少都是几十年前的老歌,别说孩子不喜欢唱,我也不爱听!”学生家长张倩倩告诉记者,她的孩子上五年级,应该说还是比较爱学习的,就是音乐课本总是“一尘不染”。

也有家长说,有些儿歌比如《小鸭子》,孩子们在学前阶段已能熟唱,上了小学后,还要重新学唱这些老歌,无异于“炒剩饭”,很难让好奇心强、求知欲望强烈的小学生提起兴趣,自然也就给流行歌曲渗透校园提供了空间。

“还有很多儿歌,说教味太浓,小孩子不喜欢太正常了。打个比方,你愿意天天听你爸妈板着脸训话吗?至于新编的儿歌,多数曲调复杂、歌词拗口,意境也不够,处处弥漫着商业味,肯定流行不起来。”家长刘女士说。

“随着与国际的交流和融合,世界性的节日每每进入国人视野。但是,3月21日是什么日子,有多少人知道?也许有人说是‘世界睡眠日’。但其实,这一天还是‘世界儿歌日’!对‘世界儿歌日’视而不见,难道不代表了社会的一种态度和立场吗?”家长范女士表示。

家长的期盼

多创作与时俱进的新儿歌

“当我们从儿童口中听到‘出卖我的爱,你背了良心债’时,有的家长惊喜孩子的学习能力,因为连家长都不知道孩子是怎样学会的、什么时候学会的;有的则感到担忧,因为孩子在三四岁的年龄就会哼这样成熟的曲儿,势必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进而考虑为什么不能使一些《让我们荡起双桨》、《小燕子》等经典歌曲走进儿童生活。究竟什么样的歌曲才是适合小学生传唱的儿歌?”读者黄鹏飞反思说。

在黄鹏飞看来,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风尚。比如,80后、90后看到《机器猫》、《聪明的一休》、《葫芦娃》等动画片时,都会感慨颇多;而现在的儿童,接受的则是《神兽金刚》、《喜羊羊与灰太狼》等动画片。“原因就在于,这些动画片具有时代性,迎合了不同时期儿童的特点。”

黄鹏飞提出,现如今针对儿童的音乐创作较为滞后,缺乏创新和时代感。他建议,儿歌创作者应该立足于新时期儿童特点,与现在流行音乐风尚的大氛围相结合,创作出一些针对儿童成长特点的具有流行音乐风尚的儿童音乐作品,那么就会有效改变现有状况。

同时,他还提醒说,在当前环境中,如何将文艺作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保证儿童的健康成长,需要各方面的努力。而不要将成人的喜好强加给孩子,更不要将其作为衡量孩子成长的指标。

+1

来源: 作者:hongyan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