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国产奶粉信任缺失 进口奶粉成家长首选

观察

2011年05月16日

古希腊悲剧家欧底庇德斯有句至理名言:神欲使之灭亡,必先使之疯狂。这句话正应验了目前中国国产奶粉的现状。

国产奶粉很“受伤”

早在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前,国产奶粉市场占有率高达60%以上,进口奶粉不到40%,,而彼时的三鹿市场份额高达18.26%,连续15年居全国同行业产销量第一。但随着三聚氰胺事件的持续发酵,三鹿走向破产,其引发的“蝴蝶效应”几乎一夜之间让国产奶粉从人人爱的亲生子变成没人疼的私生子。据统计,2008年前我国每年进口的奶粉量始终在15万吨左右徘徊,而到2009年这一数字上升至24.7万吨;仅过了一年,这一数字再增长了62%,首次突破40万吨,达到41.4万吨,而2011年一季度我国进口奶粉就达16.43万吨,同比增加45.99%。

与进口奶粉数量增长相对应的是,美赞臣、雅培、雀巢、惠氏等外资品牌奶粉的市场占有率火速上升。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2010年7月,美赞臣、雀巢、雅培、多美滋、惠氏等5大外资品牌在国内配方奶粉的份额分别为12.06%、10.58%、7.29%、6.72%和4.72%,5家的份额总共为41.37%。

除了老牌外资品牌奶粉高歌猛进外,一些顶级品牌奶粉如Heitiki也开始进入中国,未来中国奶粉市场将烽烟四起,上演一场国产与进口奶粉的巅峰对决。

进口奶粉成家长首选

近年来,国产奶粉负面新闻不断,大头娃娃、结石宝宝、性早熟、皮革奶……消费者早已成了惊弓之鸟,对国产奶粉心有余悸,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进口奶粉成为众多家长首选。

记者走访发现,在我国不少城市特别是一线大城市,进口品牌奶粉占据不少大超市奶粉销售区大半货架。一位正在给孩子买奶粉的母亲告诉记者,孩子从出生到现在,一直喝进口奶粉,从不买国产奶粉。尽管每月近两千元的奶粉钱让她直呼有点吃不消,但她说为了孩子这也是值得的。超市销售人员告诉记者,进口奶粉非常好卖,特别是知名品牌,如美赞臣、多美滋、雅培、惠氏,每天都有很多年轻夫妇一买就是好几罐。

央视《每周质量报告》调查显示,接近七成的受访者表示不会选择国产品牌的奶粉。海关总署今年3月发布的一份报告亦显示,八成以上的国内消费者认为,国外奶粉质量优于国内奶粉。一些消费者更是明确拒绝国产奶粉,提出“不吃国产奶粉,甚至是不吃在国内销售的奶粉”。消费者对国产奶粉信心的不足,使得进口奶粉特别是原装进口奶粉持续走俏,一些家长更是专程到香港、澳门购买进口奶粉,导致香港澳门相继出现了“奶粉荒”;更有甚者,一些家长干脆找人直接从新西兰代购当地奶粉。

中国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普遍不信任,催生了对进口奶粉品牌特别是原装进口奶粉的需求。一些全球顶级奶粉品牌如Heitiki看到其中蕴藏的巨大商机,纷纷进入中国。作为全球最顶级奶粉品牌,Heitiki因品质卓越,价格高昂,被誉为奶粉中的“光之山”(注:“光之山”是英女王王冠上一颗最珍贵的宝石),不仅奶源地选择新西兰原生态牧场,而且所有工序包括最终上市前的分装均在新西兰本土完成,新西兰以外仅负责当地市场销售。

中国高端奶粉市场的洋面孔

由于奶源地、技术、品牌和历史等的差异,目前中国高端奶粉市场特别是超高端奶粉市场基本被进口奶粉垄断,形成了以Heitiki为第一阶梯的超高端奶粉市场,以及以美赞臣、雀巢、雅培、多美滋、惠氏等洋品牌为第二阶梯的高端市场。

统计数据表明,美赞臣、雀巢、雅培、多美滋、惠氏等洋品牌占据占据了中国80%以上的高端奶粉市场,而以Heitiki为代表的顶级奶粉品牌则控制了中国超高端奶粉市场。作为全球率先以极少数精英家庭为主要服务对象的Heitiki,在高端奶粉市场异军突起,特别是在全球超高端市场的发力,成为2011年全球奶粉市场的新亮点。

国产奶粉重获信任仍需时间

国产奶粉的信任危机引起国家高层的关注。从2010年11月起,国家有关部门依照《企业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许可条件审查细则》(2010版)和《企业生产乳制品许可条件审查细则》(2010版)所规定的条件为标准,对全国乳制品行业进行了一次有史以来最严厉的整顿,被业界称为“清理门户”和“重新洗牌”。对于这一次全国大规模整顿,中国乳业专家王丁棉认为,“总的来说,此次的整顿,对重建消费者对国产奶品重拾信心,将会带来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让消费者重拾对国产奶粉信任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正如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宋昆冈所表示的,“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消费信心的坍塌往往在一夜之间,恢复起来却要假以时日。

+1

来源: 作者:hongyan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