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不断透露相关消息,将大大加严对儿童产品的塑化剂的限量法规。近日,最终结果终于尘埃落定:CPSC官网于2017年10月18日投票正式通过了关于禁止儿童用品中含有含量超过0.1%的特定邻苯二甲酸酯的最新规则。美国对玩具及儿童护理产品实施强制性永久禁令的增塑剂将由现有的3种增加到8种,堪称“史上最严”,也大大超过欧盟等其他国家的现行规定,新规将在联邦公报正式公布180天后生效。
增塑剂也叫塑化剂,是工业上广泛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助剂,在PVC等塑料加工中添加这种物质,可以使其柔韧性增强,容易加工。目前工业应用中最常见的一类增塑剂就是“邻苯二甲酸酯”,但是研究表明,某些塑化剂的分子结构类似于激素,被称为“环境荷尔蒙”, 长期接触可能引起生殖系统异常、甚至造成畸胎、癌症的危险,对儿童生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危害更加突出。
美国2008年发布的消费品安全改进法案(CPSIA)就已明确对 DEHP、DBP和BBP三类邻苯增塑剂实施永久禁令,对DINP、DIDP和DnOP三类邻苯增塑剂实施暂时禁令,并成立了专门的慢性危害顾问小组(CHAP)对各类增塑剂的使用情况或化学性质进行调查研究。2014年7月18日,CHAP正式发布了玩具和儿童护理产品中邻苯二甲酸酯及其替代物的危害分析报告。根据研究结论,CHAP报告建议维持对DEHP、DBP、BBP的永久禁令,增加对DIBP、DPENP、DHEXP和DCHP实施永久禁令,DINP也被建议由暂时禁令升级为永久禁令,即采取永久禁令的增塑剂由原先的3种增加到8种。根据CPSIA规定,被纳入禁令就意味着该物质的含量不得超过0.1%,否则将被视为不合格。
目前,我国现行的玩具强制性玩具安全标准GB6675-2014对增塑剂的要求与欧盟玩具法规和标准的要求相同,即DEHP、DBP、BBP三类增塑剂总和不得超过0.1%,DNOP、DIDP、DINP三类增塑剂总和不超过0.1%。相比之下,此次美国出台的新规堪称全球最严,预计欧盟也会逐步跟进加严。作为玩具等儿童用品的主要出口地,宁波地区玩具出口美国前三季度17.8亿元。上述新规实施后,玩具出口产业或将首当其冲,企业的产品检测和日常应对成本也必然大幅增长。
宁波检验检疫部门提醒出口企业,要加强对欧美技术壁垒的跟踪,玩具等儿童用品是欧美发达国家的关注重点,其法规和标准更新密集,出口企业应密切关注动态,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同时严格执行第三方安全检测,CPSC在发布新规的同时公布了对开展新项目测试的第三方机构的认证要求,出口企业应按照法规要求选择有资质的实验室进行增塑剂等项目的测试,确保产品安全;此外,要从源头提升质量安全水平,企业应加快落实“绿色工艺”,从产品设计、原辅料采购和生产管理等环节入手,加强源头把关,防范质量风险。
(原标题:美国将实施最严“禁塑令” 儿童玩具出口首当其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