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为了孩子又被海淘套路?三招辨进口儿童药

产品

2016年11月10日

 

“日本面包超人感冒水、德国小绿叶咳药水……”这些进口儿童药品几乎是耳熟能详了。时下海淘、代购儿童药品盛行,时尚妈妈们是买买买不怕“剁手”,可是不得不说,这海淘的套路太深,为了孩子的健康,还请家长多个心眼,谨慎购药。

随着海外代购的兴起,“海淘族”的购物清单里不只是有奶粉、化妆品和奢侈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热衷于海淘药品。据了解,目前,国内消费者海淘的各类药品中,儿童类药品占榜首。近期气温下降,网上代购德国、日本等感冒药也日渐流行起来。但近日,有媒体调查发现,不少代购药均没有中文说明和生产批号等信息。“现在大家都在微信上买”。北京市工商局投诉热线的工作人员也表示,此类“三无产品”存在安全隐患,希望家长不要随意购买。

海淘陷阱

1 海外代购小票造假,各类小票通过打印机模仿

2 销售国产山寨货,宣传中使用厂货等字样含糊其辞,其实在国内生产

3 宣传专柜验货,实际上国外品牌没有入驻国内市场,消费者难以验货

三招辨真假境外药品

从批准文号上识别

药品批准文号必须在成品包装上清晰表明,没有取得批准文号生产的药品或未在药品包装上注明批准文号的药品为假药。

从标签或说明书识别

按国家规定,药品的标签或说明书应印有批准文号,注册商标、生产企业、产品批号、药品品名等,如印刷不规范,项目不齐全,应视为假药。

从药品有效期上鉴别

药品有效期分为有限期和失效期,有限期指药品在规定储藏条件下质量能符合规定的时间,失效期是指药品从生产日起到规定的有效期满的时间,凡是超过这个时间的为劣药不能再用。

 

商家

主打“无依赖性”、“无抗生素”、“无激素”,网上不能出售药品,就将商品混在营养品内出售,海外儿童药品,时尚的80后年轻妈妈都很受用!

消费者

进口的药物应该要比国内的靠谱。看到别人的孩子吃进口感冒药,自己的孩子总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吧!

安全隐患

看不懂药品说明书

很多家长看不懂海淘药物中的德语、日语、韩语等说明书,因此对药品成分、适应症、适用人群、疗效等各方面都不了解,孩子很可能因为过量使用药物而造成药物中毒。

出现问题维权难

中国现行的《消费者保护法》对于海淘的权益保护的立法规定并不完善,无法真正保障海淘消费者的权益。

运输中储存不当,药品易变质

很多药品对存储有特殊的要求,如有些要冷藏,有些要避光等等。但海淘过程中,这些物流运输条件往往是非药品专业配送。

专家说法

广州市妇儿中心育儿科普团队表示,购买药品还是要通过正规渠道。孩子生病切勿随意吃药,一定要及时就医。尤其海外药品未经过正规医生开具处方,用药量和种类难以把握。

相关法规

《药品管理法》规定,药品进口,须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审查,经审查确认符合质量标准、安全有效的,方可批准进口,并发给进口药品注册证书。

 还是“外国的月亮比较圆”这个原理,孩子感冒去正规医院看病不就行了。不要轻信朋友圈的各种海外代购。有的朋友圈里发送的海外代购图片,很多是盗图。

儿童安全用药指南

其实海淘药物没有那么神奇,大部分药物国内都有含相同有效成分的“兄弟姐妹”,比如退烧药:布洛芬(英文名称:Ibuprofen)、对乙酰氨基酚(即扑热息痛,英文名称:Paracetamol)

+1

来源: 作者:王孟文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