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台湾媒体报道,一名1岁大的女婴因饮食为全母乳哺喂,6个月后极少摄取副食品,竟检查出缺铁性贫血,经由医师教导母亲添加富含铁质食物及给予口服铁剂治疗后,才恢复正常。
据报道,台南市立医院小儿科主任吴静淑表示,母乳是最好的宝宝食物,但成长发育过程中,营养均衡相当重要,尤其6个月大后的幼童,除了母乳之外,也要增加副食品摄取,才能避免发生缺铁性贫血。
吴静淑指出,通常刚出生的婴儿体内含有足够量的铁,但6个月后对铁的需求较高,也是大脑发育的黄金时期,缺铁性贫血会影响婴幼儿心智,以及运动能力发展,会出现嗜睡、脸色苍白、食欲不佳、呼吸急促等症状,也可能晕眩、口角炎、匙状指甲等。
治疗方式除了改善饮食习惯之外,也需要补充口服铁剂2至4个月,直至血红素恢复正常。
吴静淑提醒,铁质丰富的食物如红肉、贝类、内脏、蛋黄、绿色蔬菜、葡萄干、全谷类等;人体对于动物性食物中的铁质吸收率比植物性食物高。维生素C可提高铁质吸收率,而茶叶与咖啡中的单宁酸盐则会妨碍铁质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