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幼儿园不能缺少礼仪教育

产品

2016年07月08日

 

亲子活动

越来越多的80、90后成为了父母,溺爱环境下成长的这代人,又是如何教育自己孩子的?“问题很多:孩子不想去幼儿园,家长就带着孩子回家了;小孩一旦发生摩擦,就找对方家长理论。幼儿园园长方璐发现,如今的幼儿教育日益艰难。

但方璐也找到了新方法,通过开展特色礼仪教育,让家长和孩子一起走进课堂,在角色模拟中潜移默化,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角色模拟进课堂

父母这一辈几乎都是独生子女,一旦有了孩子,便是全家人的宠爱中心,“一个孩子就相当于有了6个家长。”方璐觉得,长辈们无限的宠爱逐渐磨灭了孩子的良好天性,而很多家长也不愿意配合教学工作,只是一味地满足孩子的要求。

教学过程中的麻烦日益增多,方璐经常会遇到许多问题。有的小孩刚上小班,很不适应幼儿园的新环境,“开始的一两天还好,觉得新鲜。”但等到四五天以后,孩子便会又哭又闹,吵着回家。这时候,很多家长不能坚持,果真让孩子跟着回家了。“其实这是一个过渡期,成人换一个新工作还需要一段时间适应,更何况一个孩子。”方璐说。

另外,当几个孩子之间发生摩擦时,一些家长的反应也很让她头疼。几岁的小孩子在一起,难免会有磕磕碰碰,甚至摩擦。可是家长却不愿听取解释,认为自己小孩说的永远都是对的,“认为自己的小孩不会有谎言。”许多家长发生摩擦之后首先想到的,不是教育,而是找对方家长理论。

通常这个时候,方璐和老师们只能从中调解。“其实小孩表达感情的方式很微妙,发生摩擦也许是想和对方做朋友。”方璐说,孩子年纪小,还不知道正确的感情表达方式,这些都是需要慢慢教育。

“所以,我们想到是不是更应该注重礼仪教育。”方璐说,康桥东方翰林幼儿园把礼仪教育作为重点,并创新模式,让家长和孩子一起走进课堂,进行角色模拟,学习传统礼节。

 

父母和孩子们一起画画互动。

课堂活动更精彩

礼仪课堂着眼于生活中的细小礼节,比如:家里来客人怎么做?递接物品怎样做?在康桥东方翰林幼儿园里,家长和孩子们会在课堂上,模拟一个客厅环境,假装有客人敲门。在家长带领下,孩子开始学习招呼客人,请客人就座,为客人端水。通过对真实情景的再现,让孩子切身体会接待礼仪。

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礼仪还有很多,也许有很多连家长都不知道。“比如递接物品时,需要双手递接。”如果是剪刀之类的利器,更是不能用尖锐面对着对方,需要反面双手递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正是日常的点点滴滴,筑成优秀习惯的大厦。

和家长互动,培养良好亲子关系,也是幼儿园教育的重点之一。老师们特意布置一个家庭作业,制作一张刷牙记录卡。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刷牙,每一天的早晨和晚上,都留下刷牙记录。一周之后,老师查看进度,并在班里表扬,鼓励孩子们热爱卫生。

“幼儿园最受家长欢迎的就是特色活动。”方璐说,园里常常不定期举办课外活动。去年平安夜,方璐批发了不少苹果,分给每位孩子和家长,并组成小分队,到永川各路口、街道贩卖苹果。再把卖苹果的钱收集起来,去超市买新鲜牛奶和水果,送到孤儿院里。

“家长的反馈都很好,不少内向的孩子得到了很大的改变。”方璐说,老师们对于孩子十分耐心,不厌其烦地同他们单独交流做游戏,很多刚开始一言不发的孩子,毕业后见人能够主动问好。

+1

来源: 作者:王晓芳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