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奶企:配方奶粉不应炒作配方 应以质取胜

产品

2016年07月04日

圣元优博、圣元优聪、优博58、超级优博……这些让人眼花缭乱、名字相近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全都出自一个公司。记者发现,个别知名乳粉企业的配方多达200多个。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近日发布《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规定,每个企业原则上不得超过3个配方系列9种产品配方。

配方之乱,用“一个企业200个”足可以管窥豹。随便添加一点营养成分,就成了新的配方产品,然后辅以广告轰炸,这成为国内乳企的通行做法。消费者在众多的产品配方之中,有“乱花迷眼”之感,同时,“配方策略”极易成为消费欺诈的工具——一个配方略作改变形成“新配方”,虽然产品的整体质量相当,然而在价格上却差别很大。

当一种方法被运用到极致,就容易衍生出多重负面效应。一是模仿效应之下,易出现“劣币驱逐良币”恶果,行业间的商家纷纷效仿,配方之路就会泛滥成灾,从而加剧市场乱象的产生。二是不利于企业的品质追求,如果一个企业能够靠“配方概念”而获得极高的利益,那么其就不会真正在品质追求上下功夫,行业的走向就会出现偏差。三是不利于行业的发展,当前,国产奶业的发展重在获得消费者的信任,如此语境下,本着宁缺勿滥,让配方管理回归于“以数量控制提升质量”之路,则是最为明智的选择。

从创新的角度来看,一个企业应该多一些新配方。不过,当其多到泛滥的地步,则明显属于不正常现象。实现数量的控制,能让企业在质量与效益上去下功夫,从而把既有的配方产品做精做好,做出真正具有品牌效应的产品。更何况,从营养学本身的角度来说,婴幼儿配方乳粉并非添加的东西越多越好,穷尽配方牌也不利于行业的长远发展。既然为了追求品质而将其纳入了药品式管理,那么限定乳企的配方数量品种,则属于标准化管理的题中之义。

奶粉市场之乱,根源还在标准之乱。设定乳企配方上限是标准化管理的底线,也是标准化控制的前提。只有当配方的数量得到控制与约束,配方的申请与争取才会被真正重视起来,而基于利益诉求的需要,乳企对产品质量才会更加用心。

对于消费者来说,他们更需要有安全和质量上乘的产品,而不是乱花迷眼的配方炒作。国产奶粉若是没有可靠的品质保障,并由此重新赢得消费者的信任,那么实现行业的嬗变并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就会沦为一句空话。产品是生产出来的,同时也是监管出来的。从严控制标准,包括对配方数量的限制,都是监管的现实选择,也是奶粉行业发展的现实需要。

+1

来源: 作者:王晓芳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