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装国标的不完善容易导致风险隐患,如童装的色牢度差,孩子的皮肤娇嫩,服装掉色易引起皮炎、过敏等皮肤问题;童装上的装饰物过多或者有锋利的棱角,不仅儿童穿着不舒服,更可能划伤自己或身边的小朋友;童装上带有长绳,容易引发窒息等危险,这样的事例并不少见。
为对童装的安全性能进行全面规范,自今年6月1日起,我国首个专门针对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开始实施,明确要求婴幼儿及7岁以下儿童服装头颈部不允许有任何绳带。今年6月1日前生产并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的产品,允许企业有两年过渡期消化库存。
新规正式实施已将近一个月时间,童装市场情况如何?近日,广东省质监局公布婴幼儿针织服饰等产品的抽检结果,不合格率为29.0%;江西省工商局日前也发布2016年儿童服装类商品质量抽检结果:抽样100批次,不合格50批次,不合格率达50%……从一些日常抽检的情况看,市场上的婴幼儿及儿童服饰不合格的问题还比较严重。记者日前走访市场也发现,目前消费市场上大部分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未能达到新标准的要求,已达新标准的商品非常少,甚至一些商家并不了解童装新规,对此重视不够。
有商家对此解释,未达到新标准要求的商品多为今年6月1日前生产的,市场库存尚未消化完,未来将会严格按照新标准的要求来经销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
新童装国标给企业留有两年的过渡期,旨在给企业对技术进行改造与升级留下时间,给消化原有库存留有余地,但这并不意味着儿童服饰的安全可以打折扣。一方面,企业应该积极了解新规,及时调整工艺、改革技术。对于已经生产出的服饰,可以采用技术处理即去除长绳和危险配饰的方式,再打折促销去获得安全与利益的平衡,或者是在注明降价销售的原因后提醒家长自行去除不安全因素再给孩子穿着。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应辅以“最严”监管,为婴幼儿及儿童的健康安全保驾护航,否则标准和执行之间存在缝隙,会导致不合格产品依然层出不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