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要不要上学前班?要不要提前认汉字学算术?要不要报兴趣班特长班?如何做好幼小衔接,且听专家的说法家长焦虑幼小衔接。
“我刚给儿子报了暑期班,补一补语文和数学,你报不报?”6月13日下午,赵欣(化名)在幼儿园等着接儿子时,问另一位家长。
赵欣儿子今年6岁,上幼儿园大班。“声母韵母刚学完,数学还在20以内的运算,上了小学肯定跟不上。”她决定在小学前的这个暑假给孩子突击一下:“上完中班后他们班就有五六个孩子退学上学前班了,春节后又有三四个孩子转走了,再不上就赶不上了。”
如此焦虑不少幼儿家长都有。对此,太原师范学院学前教研室主任康建琴给家长们分析:“上了小学,孩子上课听到的都是自己会了的知识,他会认真听讲吗?能养成好的听课习惯吗?等两年后,他开始学习新知识时,学习习惯已基本形成,再想纠正恐怕很难。”
“家长对于幼小衔接的心态,一是着急焦虑,把小学教育下移,挤占学前教育,是因为他没有认识到学前教育的价值;二是有些认识到了,又担心升了小学跟不上,还有的家长担心孩子心理受挫。这些都是家长的多虑。”山西省康乐幼儿园园长郭晚盛说。
学前教育有三价值
“学前教育的最大特点是为未来打基础,这个基础在地下,眼下看不见,但楼能建多高,取决于地基打了多深。因此,学前教育比其他阶段教育重要得多。”
郭晚盛认为,学前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首先是促进脑细胞发育。大脑的发育约在10岁前结束,学前教育阶段脑容量还在发育过程中,可以继续开发,要通过各种活动促进大脑发育。
其次是培养习惯。孩子从一张白纸到养成某些习惯,这个过程并不痛苦,这些习惯对其一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作用更多会在将来的工作、生活中体现,比如这个孩子坚强那个孩子不坚强,幼儿阶段在父母呵护下差别不大,但在其一生中影响却很大。
第三是刺激潜能。人有各种潜能,在关键期刺激要比过了关键期刺激事半功倍,甚至有些潜能错过关键期就错过了,可能以后都不会再有这种能力。幼儿阶段通过丰富的刺激,各种潜能都开发一点,将来条件合适时就能迸发出来。
如果学前班、特长班教育符合这三大价值,可以随便报,否则就没必要。”郭晚盛说,幼儿阶段的健康、语言、科学、艺术、社会五大领域教学,不是以掌握知识为主,不是追求短平快的技能训练,而是激发孩子的兴趣、好奇心和探索未来世界的渴望,在此过程中刺激大脑发育,开发各种潜能。
遵从身心发展规律
“学前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区别,在于它是前基础教育,‘前’就是还不能学习知识,只是为学基础知识做准备。”郭晚盛说。
为什么不能学习知识?康建琴从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方面进行了分析。
“幼儿的身体发育还不成熟,比如神经系统中,抑制弱于兴奋,就是兴奋性比较强,所以好动,如果幼儿园小学化,长时间让孩子端坐静听,就不符合身心发展规律。而且,幼儿的骨骼还比较稚嫩,容易变形,长时间静坐尤其是姿势不良,会影响骨骼发育。因此,幼儿需用活动的方式学习,要让他们动起来。”
认知的核心是思维,而幼儿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尚未形成。因此,幼儿认知是以无意注意和无意记忆为主,这种“无意”是凭借孩子对事物本身的兴趣来进行的,在该年龄阶段,感兴趣的东西都是形象、生动、直观的,而非抽象的。数字、汉字、拼音等都是抽象的,需要孩子进行有意注意和有意记忆,不符合年龄特点。孩子到六七岁时,思维才开始从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发展。
“而且,幼儿的发展不仅包括认知的发展,还包括情感、社会性和个性的发展,且后者更重要。孩子有了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个性品质,包括学习的习惯、兴趣、态度等,才能拥有可持续学习能力,才能对成长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康建琴表示,幼小衔接最关键的就是要进行科学保教,不能拔苗助长。
做最有价值的事情
“我家孩子5岁开始学小提琴,现在能拉好几首曲子。”圆圆妈很自豪。
小虎妈也骄傲:“小虎《三字经》背得滚瓜烂熟,现在在背《大学》。”
“豆豆学到100以内的加减法了,汉字也认了300多个。”豆豆妈不时在朋友圈晒女儿的数学和汉字作业。
专家认为,急功近利地提前灌输知识、训练技能,反而可能伤害到孩子。郭晚盛分析:“为什么幼儿园环境装饰要色彩斑澜?为什么蒙特梭利教具会有大小方圆胖瘦各种形状?因为幼儿的一切学习都需要用眼看、用手摸、用耳听,这时你教他1+1=2,他也能记住,但他的大脑发育还没到抽象思维阶段,他不愿意听,结果可能会厌学,会不喜欢老师和学校。”
“教育讲的是科学性,科学性就是做最有价值的事,不是说其他事不应该做,而是要明白先做什么。不是说拉小提琴、背诵等不应该做,但这些技能需要时间训练,幼儿的时间就那么多,用很长时间训练一种,其他很多种潜能可能就失去了发展机会。”
“家长应多了解幼儿阶段和幼儿教育的特点,家庭教育在内容上主要是行为习惯的养成,在方法上则必须是做好榜样和示范,在熏陶中教育,行不言之教。”郭晚盛表示,学前教育与基础教育的教学目标、方法、管理都不同,所以孩子会有不适应。幼小衔接,衔接的不是具体知识,而是在教学目标、方法、管理上,幼儿园大班有点小学倾向,小学一年级有点幼儿园倾向,让孩子们有一个渐进式适应过程。此外,还有学习习惯、生活自理能力、跟陌生人打交道等方面的衔接适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