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童装新国标:7岁以下童装头颈部不准有绳带

产品

2016年05月17日

6月1日起,我国首个针对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将实施。届时给孩子买衣服市民得看新标准了。据了解,该标准明确规定婴幼儿及7岁以下儿童服装头颈部不允许存在任何绳带,并按照安全要求的不同,将童装安全技术类别分为A、B、C三类。12日,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市场上许多童装头颈部有绳带,而一些市民购买童装时也并不关注标签。

◆相关链接

新国标对童装绳带严格规定

下月起,童装新标准《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即将实施,该标准在原有纺织安全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的各项安全要求,安全要求全面升级。

新规定要求,婴幼儿及7岁以下儿童服装的头颈部位不允许设置任何绳带;7岁以上童装头颈部位的绳带不应有自由端,其他绳带不应有长度超过75毫米的自由端;用于系在腰部的绳带在未系时,长度不应超出服装底边;绳带的自由末端不允许打结或使用立体装饰物。

此外,新标准按照安全要求的不同,将童装安全技术类别分为A、B、C三类,A类最佳,B类次之,C类是基本要求。其中,婴幼儿纺织产品应符合A类要求,直接接触皮肤的儿童纺织产品至少应符合B类要求,非直接接触皮肤的儿童纺织产品则至少应符合C类要求。儿童服装应在使用说明上标明A类、B类还是C类,婴幼儿纺织品应在标签上加注“婴幼儿用品”字样。

标准中还要求婴幼儿纺织产品上不宜使用小于等于3mm的附件,可能被婴幼儿抓起咬住的各类附件抗拉强力应符合一定要求。此外,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上的附件不应存在可触及的锐利尖端和锐利边缘。

据了解,该标准实施过渡期为2年,即2016年6月1日前生产并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的产品允许在市场上继续销售至2018年5月31日。

部分市民买童装不看“等级”

12日上午,记者走访了东西城多个商场,发现许多童装的标识不一,有童装商品标有“A类”、“B类”、“婴幼儿用品”字样,但也有部分商品未进行标示。大部分童装在头颈部分不存在有绳带的现象,但也有部分童装,特别是女童的衣服,在头颈部分存在绳带的现象较多,而部分运动装也带有绳带。

“关注过新闻,也了解了一些因为衣服头颈部分有绳带致使小孩受到伤害的事件,所以在购买的时候会比较注意,一般不会购买头颈处有绳带的服装。”市民杨女士说。

但也有市民表示,很少会关注衣服标签。“一般给孩子买衣服就先样式、品牌,然后再看看面料。”正在逛街的王女士说,只要样式好看,孩子喜欢,面料摸起来舒服,就会购买,而执行何种标准太过专业,一般不会关注。

也有部分家长购买衣服过于关注品牌。市民张先生表示,一些知名品牌能做大,质量上肯定有保障,所以购买也就看看样式和面料,很少关注标签。

绳带惹祸,能切断黄瓜

据《大河报》报道,2013年9月11日下午2点多,3岁男童在幼儿园发生意外,被勒致死。据男童母亲介绍,当时孩子穿了一件带后帽兜的秋衣,帽兜边沿处内置有一根“松紧带”,分别在胸前两肩处露出两端。事发后,其中一头的“带子”缩进去很多,而另一端“跑”出来很长。

经过初步解剖,男童之死系意外事件。孩子滑滑梯时,衣服“风帽”上的绳子扭结在一起勒住脖子,导致食管反流,食道内的东西反流到气管里,造成孩子被呛死了。9月16日,当地警方出具了尸检报告,上面显示:孩子系颈部受压,诱发食物反流引入支气管致窒息死亡。

据2012年11月8日的深圳晚报报道,2012年11月5日,5周岁的孙某璐,在东莞市樟木头星海幼儿园的滑梯上玩耍时,穿的是带连领帽子的上衣,帽子边沿一条绳带卡在了滑梯上,并勒住了其脖子,造成窒息。经医院抢救孙某璐仍于6日凌晨2时许证实不治。  2015年,相关实验曾证明,“儿童”在滑滑梯时被童装拉绳勒住“脖子”,在进一步的下滑过程中,“儿童喉咙”处的黄瓜,被齐刷刷地切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飞起。

医生也说,儿童在滑滑梯时被童装拉绳勒住脖子,可造成颈部血管,神经和呼吸道受压,易造成呼吸功能障碍,随后使大脑缺氧和缺血,由于脑缺血缺氧和神经受压反射性可造成心跳呼吸停止。一般儿童根据拉绳受力情况,大概几分钟就可能导致窒息,年龄越小的儿童时间越短。

+1

来源: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