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是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今年的主题是信任预防接种。自从问题疫苗出现后,很多家长纷纷停止了关于疫苗的接种,其实这么做只会影响孩子的健康。从出生开始,每个宝宝就要接受不同的疫苗注射,那么,应该注射的疫苗有哪些?注射时应注意些什么呢?中日联谊医院儿科主任赵学良给出如下解答。
从出生到2周岁需要注射的疫苗
宝宝出生24小时之内:卡介苗、乙肝疫苗;
满2个月:脊髓灰质炎疫苗(2岁之前口服4剂次,2月龄、3月龄、4月龄各口服脊灰疫苗液体1剂次)、hib疫苗;
满3个月:百白破疫苗(2岁之前接种4剂次,3月龄、4月龄、5月龄和18-24月龄各接种1剂次);
满6个月:乙脑疫苗、流脑疫苗;
满8个月:麻疹疫苗;
满1周岁以上:风疹疫苗;
满2周岁:水痘疫苗。
以上程序为常规疫苗免疫程序,不包括应急接种和强化免疫。
注射疫苗谨记五点注意事项
1、要向医生详细说明宝宝的健康状况,如果是早产儿或者属于营养不良,最好先不要注射,待医生确定宝宝身体情况后注射;
2、给宝宝注射疫苗后要在注射地点观察半小时左右,如果宝宝出现高热或者其他不良反应,及时诊治;
3、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程序进行注射疫苗,有需要注射两针或者两针以上的,不能半途中止;
4、注射当天最好不要洗澡,保持皮肤干燥、清洁,注射部位尽量不要让宝宝挠到。不要吃有刺激性的食物,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如果注射后出现局部红肿、发热胀痛,一般1-2天是能够消肿的,多数在24小时内消失,无需特殊处理,多休息即可;
5、父母要细心观察宝宝的反应,如果有轻微发热的现象,持续时间长并且有严重的趋势,应立刻去医院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