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儿童食品无食品标准 多看成分表选购需谨慎

产品

2016年03月10日

 

近日,"添加剂零食排行榜"在网上流传,而众多父母也开始关注到儿童零食的问题。为此,记者走访了市内的众多超市,发现打着"儿童食品"的名衔销售的食品种类并不少,大多数都以少添加剂的噱头来吸引消费者。

记者采访前了解到,我国除三周岁以下婴幼儿必需食品,如奶粉类,有国家标准外,其余食品目前尚无有关“儿童食品”的概念和相关食品标准。换句话说,即使包装上明确标注“儿童”字样或印有儿童头像(卡通)的食品,也只能按普通食品标准进行管理。

添加剂成“儿童食品”的噱头

“家里有小孩吗?那么买这一款酱油吧,它里面没有添加防腐剂,很适合小朋友食用的。”这是记者走访市内一家超市时,在了解某一品牌的儿童食用酱油时,一名销售人员对记者说的话。在市内多家超市发现,凡是与食品相关的消费品,基本上都可以找到与 “儿童”相关的物品。但事实上,“儿童”更多是作为一个概念被商家操作。

据了解,酱油中虽含有一定的蛋白质、多肽或者氨基酸,但含量只有百分之几。考虑到酱油是调味料,每天的食用量一般也就几克到十几克。按照这样的用量再去估算,其中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对营养的贡献完全可以忽略。至于 “有机酸”“碳水化合物”,更多是商家的营销噱头。而我们日常所接触到的食物,例如蔬菜、水果、米饭以及面粉类食品,“有机酸”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就已经比调味中所使用那几滴酱油多得多。因此,不管儿童酱油怎么“精心研制”,所谓的“补充营养”都是一种概念,且很难实现。

 

勿让儿童过早接触调味料

“如果要儿童吃的健康,那么就要注意儿童的调味剂摄入量。尤其是盐类,不要让孩子过早的接触有盐作为调味料的食品。”为此,记者特意向市人民医院儿科医生林医生进行了解。她表示,高盐不利于健康,它被认为是高血压直接的风险因素。

“酱油是食盐或者钠的重要来源,一般酱油中的钠含量在6%左右——如果每天吃一勺酱油约15克,摄入的钠就相当于成人每天控制摄入量的40%了。”林医生说。她同时还提醒到,沿海地区一带的钠摄入量远远高于内陆地区。“由于沿海地区的人饮食习惯更多是与海相关,各种海鲜或海类产品的钠含量本身就不低,因此如果还在调味料中过多地加入食盐,那么将会给孩子带来身体上的负担。”林医生如是说。

 

消费勿盲从,市场暂无规范

林医生对记者说,目前市场上很多的“儿童食品”都是做概念和噱头,很多都没有宣称的效果。她还提醒消费者,如果购买儿童食品,更主要的是看成分表和注意食品品牌的选择,切勿买些小作坊且成分不明的食物。“例如,在食品中的使用是有国家规定标准的,很多儿童食品只标注添加量,却没有标明日食用安全量,如果儿童一次性食用过量,会引起不少副作用。”林医生如是说。

此外,记者了解到,我国一些企业往往缺乏对儿童成长特点的深刻调研,以为只要加以“宝宝”的图像和字眼,就能完成细分市场的界定,也不用冒法律风险。于是众多并无特殊营养的 “儿童食品”大举出炉,这种 “儿童概念”食品成牟利噱头的现象值得警惕。一些所谓的“儿童食品”除包装和价格不同以外,其配料和营养成分与普通食品相差无几。我国在食品生产监管的相关规定中,婴幼儿奶粉和谷粉等婴幼儿食品有国家标准,而对除婴幼儿之外的儿童食品就没有具体的标准,在管理上可以说和普通食品标准是一样的。

+1

来源: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