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中医医院儿科刘鉴医师经常会被问到这样的问题:“刘医生,孩子发热了,退热药怎么用?”其实啊,儿童退热药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调整的。来听听刘鉴医师是如何解答的。
“比如在我小的时候,也曾经高热不退,服用什么退热药都不管用,因为家里都是医生,最后外公从医院弄来了当时很难得的“酸酸药”,也就是阿司匹林,那个时候是一大棕瓶的白色粉末,因为吃起来是酸的,所以我叫它“酸酸药”,服用后很快就退热了。但是现在由于其可造成胃肠道出血的副作用,而不再用于儿童普通发热了。”
“再比如,我工作之初,非常流行的退热药尼美舒利,当时很长一段时间,广泛用于儿科临床,退热效果非常快,但后来就出现了因服用尼美舒利后而致小患者死亡的报道,后经证实它有可能导致瑞氏综合征而引起死亡,故说明书改为了12岁以内禁止使用。还有安乃近,在基层医院及诊所也是经常使用的退热药,经药理学证实,它是解热作用最为显著的,但是其肌内注射可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口服后其发汗作用极强,有虚脱的可能,亦不推荐在儿科使用。”
说到这里,很多家长可能会想到,怎么退热效果好的都不让用了啊?事实也是如此,退热效果越好,副作用也就越大。这也就是为什么6个月以下的宝宝没有退热药,只建议物理降温的原因。发热本身是我们人体的保护性反应,可使机体的吞噬细胞活性增加,促使抗体生成。故没有必要一发热就立即口服,应以物理降温为主,当然有高热惊厥史的宝宝除外。我们国家目前推荐是当体温高于38.5℃时,应给予退热药物。目前推荐使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两种退热药物,布洛芬退热快、持续时间短,对乙酰氨基酚退热慢、持续时间长。若单一使用,每天不能超过4次,两次之间至少间隔4-6小时。若交替使用,两种退热药至少间隔3小时,每天各不能超过3次。当然,现在也推荐交替使用退热药,维持时间长,且副作用相对减少。服用退热药后,因出汗较多,故鼓励宝宝家长给宝宝多饮水已保持水分。
最后,关于退热药物的剂型,现在市场上有滴剂、口服溶液、片剂、胶囊、栓剂等,很多家长都在问我,是不是栓剂效果好一些,或者说口服剂副作用大。其实,都是一样的,无论什么剂型,药物的成分都是一致的,起效时间大约在40分钟到1个小时,只是通过不同的方式吸收而已,不必追求10分钟必须退热的效果,还是那句话,退热越快,副作用也就越大。
现在,关于儿童退热药的话题很多,西安市中医医院儿科刘鉴医师和大家分享了自己对目前退热药物的认识,希望对宝宝的家长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