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学话的小瑞瑞如今常常指着墙上的识字表念着“爸爸”
“我不回来,你就别出去。”2015年10月1日历城区花园小区一栋单元楼突发大火,六楼居民李芊安置好家中的母亲、妻子以及不到11个月的儿子后,丢下了这句话就下楼救火,一去成了永别。如今3个月过去了,痛失“顶梁柱”的一家人生活更是雪上加霜,四口之家仅靠每月一千多元的收入生活,能给孩子喝上奶粉成了这家人最大的新年愿望。文/图记者史尚静李雨
“我不回来,你就别出去”一句叮嘱竟成最后告别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历城区花园小区一栋单元楼内,二楼中间一户被烟熏得漆黑的铁门上,还贴着一张《火灾现场封闭公告》,一旁的电箱里电线几乎化成了一团。虽然去年10月1日傍晚的那场大火过去了几个月,单元楼的墙面已经刷上了白漆,但住在六楼的李家却留下了难以抹平的伤痛。
2015年10月1日晚上8点左右,李芊与母亲、妻子一家和乐融融看着晚会,突然闻到了浓烈的焦煳味,作为物业消防管理员的他出于职业本能,检查了一圈家中电器后猜测可能是有地方着火了。待李芊打开房门后,整个楼道已经被浓烟弥漫,然而此时的楼道依然静悄悄的,考虑到老式居民楼居住的大多是老年人,这个时间恐怕都已经睡着了,李芊将妻儿和母亲带到阳台安置好后,决定下楼救火。“我不回来,你就别出去。”这是李芊当时对妻子王军红的嘱托,没想到却也成了最后的告别。
待消防人员赶到后,在四楼通往三楼的楼道内发现了全身烧伤面积已经达到90%的李芊,他用微弱的力气指了指仍在楼上的家人后,便被送往了医院,再也没有回来。事后据邻居回忆,李芊一边向着着火的二楼冲,一边反复地砸着每层住户的楼门,由于烟雾太大,大家基本上开门看了眼就赶紧关门,只看见他的身影在楼道中来回奔波。
四口之家月收入仅一千多元
2015年10月2日晚上7点55分,李家收到了李芊的死亡通知书,这个年仅32岁的家中“顶梁柱”,没有为母亲过上生日,也没有听到儿子叫他一声“爸爸”,就匆匆离开留下诸多遗憾。每每回忆起与儿子的往事,李家老两口眼泪就止不住地流,李芊的母亲告诉记者:“以前儿子有心事,都会和爸爸坐下来聊一聊,如今人走了,他爸爸也沉默了很多,除了聊起儿子几乎在家都不说话了。”
李芊去世前,一家五口人靠着父亲给人看门和李芊做物业的两份工资过活,一个月加起来不及三千元,虽然经济不算富裕但还算过得去,自从有了儿子瑞瑞,全家人更是省吃俭用尽力给孩子最好的生活。而李芊离开后,除了给全家人心里留下了难以抹平的伤痛,经济上更是像座山一样压在了李芊父亲一人的身上。李芊妻子王军红告诉记者:“李芊抢救的时候,向同事、亲戚前前后后借了6万块钱,至今还没有还上。靠公公一个月一千三四百元的工资,要养活一家人太难了。”
为了感谢李芊当时挨家挨户地砸门提醒,3单元的领居们相约起草了一份《李芊同志救火事迹》材料,纸上摁满了手印,想要为李芊申请一个“见义勇为”荣誉称号,如今申报材料已经上报区里相关部门。这对于李家来说是最大的安慰。
“现在孩子连奶粉都喝不上,挺惭愧”
记者来到李家时,已经1岁2个月的瑞瑞如今能够满屋跌跌撞撞地跑来跑去,小脸通红,小手冻得冰凉,老居民楼没有暖气,屋里虽然摆放着电暖器,但一个月700元的电费对这个家庭来说根本难以支付,因此李芊走后他们家就再也没用过电暖器。李芊去世时,瑞瑞还是不到11个月的婴儿,早早在母亲的怀抱中进入梦乡,如今他已经能指着墙上的学字表,咿咿呀呀地念着“爸爸”、“爷爷”。“几个月时间,孩子长大了不少,可是他爸爸却再也看不见了。”李芊母亲说话时止不住地落泪。
突如其来的悲剧给王军红带来的打击不言而喻,孩子的母乳没了,动辄几百块的奶粉又喝不起,因此自打丈夫出事后,孩子就没再喝过一次奶粉。在同龄孩子还在补充各种营养的时候,白菜、卷心菜、土豆就是小瑞瑞每天的食谱。王红军告诉记者:“孩子出生时,我和他爸爸约好,虽然日子过得不富裕,但会尽最大努力让孩子过上好日子,可现在连口奶都让孩子喝不起,心里总觉得对不起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