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不能代替亲子情感
现在的父母越来越重视早教。有的选择在周末带孩子到专业的早教中心上课,有的则更注重亲情氛围,以家庭教育为主,早教班为辅。那么,到底什么是早期教育?对于婴幼儿早教,又该选择怎样科学的早教方式呢?
早期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
专家指出,早期教育就是通过一系列的课程和活动,在宝宝大脑发育的语言、感官、动作、社交等各个敏感期形成科学的刺激,从而为孩子打下良好的综合智能和健康人格的基础。如果不能把握这个关键时期,那么随着年龄的增长,启发、培养他们就会越费力,效果也就越差。
要让孩子聪明的关键,就是要让孩子在大脑发育的敏感期,通过早教等方式反复接受最优质的信息刺激。很多80后、90后的年轻父母,会面临一系列的育儿难题,如“怎样与不会说话的孩子沟通?”、“宝宝离开妈妈为何总是哭闹不止?”“宝宝不愿意和别人分享?”“宝宝害怕上幼儿园?”……其实这些都是宝宝成长过程中父母急需解决的育儿困惑,也是宝宝成长的各种敏感时期。
敏感时期是宝宝能力发展最迅速、最容易受到影响的时期,在此时期,父母如果可以给予宝宝正确的引导,对宝宝的成长成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婴幼儿早期教育存在巨大市场空间
记者看到,来现场听讲座的父母多以80后的年轻人为主。他们与上一辈的老人不同,更加重视对宝宝的科学教养。但目前,80后的父母普遍缺乏婴幼儿科学教养的经验和知识,所以,婴幼儿早期教育存在着巨大的市场空间。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无论在市中心、商场,还是密集的住宅小区,都有比较正规的早教中心。根据年龄段的不同,早教中心在课程内容和时间设置上也有区别。主要内容有:语言启蒙、思维启蒙、音乐感统、创意手工、绘本故事、空间游泳等。
“现在基本上每家都只有一个小孩,在这里可以找到和他一般大的小朋友,一起玩玩海洋球池、阳光隧道、跷跷板、儿童积木,孩子就会特别开心。”一位家长在采访中说。
不同的家长对上早教班的态度不同
提起早教班,张阿姨说:“儿子儿媳工作忙,我带着小孙女来上课,和孙女一起参与亲子游戏,在这个过程中,我自己也学到了一些早教方法和内容,对我在家里更好地照看孙女有好处。”
而高女士对送孩子上早教班持反对意见,她说:“我觉得,早教关键是家庭教育,孩子还小,家长应该多看一些早教方面的书籍,对孩子做出正确的引导就可以了。孩子喜欢看动画片,我就和他一起看,他有不懂的地方,我就给他解释。他喜欢玩玩具,我就陪他一起玩,想看图片故事,就读给他听。我希望他能够自由自在地长大。”
还有的家长说,平常上班忙,孩子就由爷爷奶奶带着在小区周边的公园里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既接触了大自然,又认识了小伙伴,他们这种顺其自然的早教方式更适合孩子们。
早教班只是一种辅助手段,亲子情感是无法替代的
早教,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家长应该多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以此进行早期教育。
专家建议,家长可以多看有关早起教育的书籍,毕竟家庭才是早期教育的主要阵营,爸妈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早教班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亲子情感是任何方式都无法替代的。
另外,对于情商的培养也应该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情商对一个人的成功至关重要,而情商培养的低龄化在我国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儿童的情商培养依赖于语言、思维等能力的发展。宝宝只有在具备足够的语言沟通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基础上,才能够准确地感受、表达自己的情绪,才能学习情绪、情感的认知和调控。
专家建议,儿童情商课程最好在4岁以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沟通能力、情感表达能力和社会认知能力,对自我的权利、社会角色以及与他人的关系有了初步的了解。比如让孩子在集体交往和团队合作中培养对他人的信任和友好,体会互帮互助的乐趣;让孩子积极参加植树、采摘、生日会等活动,既开发了他们智商层面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培养了孩子们情商层面的人际交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