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进步,家长对于早期教育的需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增长态势,各式各样的机构犹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大城市涌现,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此前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儿童早教业连续三年蝉联最受投资企业和加盟商青睐的行业。
早教市场看似红红火火,其实问题众多,有关专家介绍,早教产业目前缺乏管理规范,存在监管部门空缺、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收费标准千差万别等情况,这些对我国儿童早期教育的发展十分不利,需要有关部门出台更加健全的行业规范,对早教机构进行引导和监督。
早教中心收费不开票,营业执照有疑点
近日,消费者朱先生给本报打电话反映称,两岸早教收了自己5000元的早教费,却不给开发 票,当自己要求退款时,对方竟说要扣除30%的税款。事情真的如朱先生所说吗?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朱先生说,今年1月份他给孩子在两岸早教报了班,交了5000元,共50节课,但孩子上了20多节课之后,就开始对上课异常抵触,哭着闹着不愿意再去上课。无奈,朱先生便找到两岸早教,看能不能把剩余的20多节课折算成现金给退了,可工作人员的说法却让他很不理解:“要是退的话,可以把钱退到当时办的一卡通里,但是只能退还剩余课程70%的费用,其他30%不能退,是税款。”
真要交这么多税吗?朱先生不理解,此时他又回想起来,当时交钱时两岸早教并没有给自己开具发 票,既然发 票都没有开,又何谈交税呢?于是,朱先生又去找两岸早教交涉,但对方丝毫不让,最后双方不欢而散。
“除了不开发 票,我还发现他们另外一个问题。”朱先生告诉记者,在多次的沟通争执过程中,他无意中发现,两岸早教办的是工商营业执照,并不是教育许可证,而且营业执照上写的是:教育咨询(不含办班、培训)。“他们每期开的都有班,孩子们也按时去上课培训,怎么会不含办班培训呢?这不是明显的不按营业执照经营嘛!”
非常想正规,可是没有部门让正规
8月19日,记者随同朱先生一同来到了位于未来路与航海路交叉口的两岸早教中心,前台工作人员说:“不管是把钱退一卡通里还是直接退现金,退的都不会是剩余全款,只能退七成。”看来朱先生所说不假。
那么两岸早教退钱要扣30%的税,又是怎么回事呢?当记者表明来意时,工作人员改口说:“扣他30%的钱,是因为他小孩不在这里上课了,等于终止合同,他违约了,我们要扣违约金,当然这里面还包括税款。”
“但是,当时你们并没有给他开发 票,又怎么交税呢?”记者追问。
对此,工作人员支支吾吾地说:“这个——我们也不太清楚,家长如果不要的话,好像我们这里是不开的。”之后,这名工作人员借口离开。
第二天,两岸早教郑州总部办公室卢主任向记者解释说,他们当时之所以没有给朱先生开发 票,是因为他们的税务登记证是3月份才办下来的,而朱先生是1月份交的钱,“当时公司尚处于试营业阶段,没有发 票。不过,这个发 票是可以补的,只要家长要求”。
同时,卢主任也证实,他们公司确实办理的是工商营业执照,营业范围为:教育咨询(不含办班、培训)。当记者问及他们是否超范围经营时,卢主任表示,他们有自己的苦衷,“我们非常想正规地办理相关证件,可是没有部门给我们办,所以我们只有这样打擦边球先干着”。
记者调查
根据卢主任提供的一份2013年1月6日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试点的通知》,记者看到,教育部决定在上海市、北京市海淀区、青岛市等14个地区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试点,并对试点任务、内容和有关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通知提出了明确管理体制、合理配置资源、培养培训师资、加强规范管理、合理分担成本、促进内涵发展6个方面的试点内容,并要求,各试点地区要把早期教育试点纳入当地政府教育工作重要内容,把发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列入当地教育发展总体规划,与幼儿园布局规划和建设相衔接,统筹安排。
但遗憾的是,我省没有一个地区被列入试点范围,也就是说,目前省内的早教机构都是以非法的形式存在的。
“本来大家想着早期教育,就应该属于教育部门管,可是教育局只管3岁以上的集体教育,比如幼儿园、小学、中学、培训班等。”未来路曼哈顿广场8号楼一家国际连
锁早教机构的负责人对记者说,他们在沿海大城市都顺利办了证,唯独在郑州不行,没有部门给批证照,也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只能糊涂地干着说着。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现在市场中的营利性早教机构多是以教育咨询公司、咨询公司或艺术培训、教育培训中心的名义进行注册的,但是根据工商总局的相关规定,凡是在公司注册名称中出现“早教、幼教”等字眼的不予批准,经营范围中也不得出现“办班、培训”等字样,所以早教机构一般都属于超范围经营。
对于不对早教机构进行审批的问题,教育部门也有自己的顾虑,郑州市教委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说,从国家到地方,都没有一个针对“早教”的规范性文件,早教属于哪一类教育机构,应按什么标准进行审核,从业人员需要何种资质,教材需不需要统一的大纲,“这些都没有,审批也就无从谈起”。
深度剖析
过度的自由往往会带来过度的危险。按照谁审批谁监管的原则,教育部门不对早教机构进行监管,因为专业性的原因,工商部门的监管也显得力不从心。郑州市解放路工商所所长弓胜杰说,即便是工商部门按照超范围经营对早教机构进行了处罚,也很难从专业角度在教学质量、教学内容以及师资水平等方面对其进行认定和改善, “况且这还是个行业问题”。
于是,一系列因早教而产生的问题接连产生。
第一个问题就是收费昂贵。采访中,不少家长提出了疑问,早教行业到底有无收费标准?从业人员是否有硬性规定?各家早教机构教材和课程五花八门,到底有没有权威教材和课程?“这里又不用考试,老师让孩子自由发挥,我怎么知道钱花后有没有效果?”市民王女士表示,早教机构收费比较贵,动辄一学年就是两三万元,但是家长花钱花得心里没底,因为国家没有对这些机构有统一评判标准,对早教从业人员也没有统一的准入制度,这让一些家长对早教机构的优劣产生了担心。
第二个问题是从业人员资质乱。据了解,早教行业的从业人员并没有硬性规定,需要学前教育教师资格证还是育婴资格证都是各家早教机构自定,有些则是早教机构自己培训的。通过网上搜索,记者发现了洛阳一家教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发布的早教老师招聘信息,职位要求“形象好,气质佳,大专以上学历,一年以上幼教或幼儿园工作经营” 等,但并未提及要有学前教育教师资格证或是育婴资格证。
第三个问题是出了问题没人管。没有明确的审批监管部门,导致早教出了问题家长不知道该向哪儿反映。“各家早教机构课程五花八门,有肢体训练,有潜能训练,有数学课,有音乐课还有美术课等。”家住郑东新区的陈先生说,“五花八门的课程确实有迎合家长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但这也反映了早教市场的不规范,这些早教中心掌握了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炒作‘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潜能开发’等概念,诱导家长报名参加,但是一旦出现问题,却在退费解决方面百般刁难,导致家长维权困难。”
行业规范市场,家长理性看待
一项最新的统计显示,目前全国约有8000万0至3岁婴幼儿,每个婴儿月平均用于教育的费用为150元,全国学前教育市场空间总值约为500亿元。当前,早教在一线、二线城市获得充分发展,一线城市平均每个城市拥有100余家早教中心,形成了以社区为辐射范围的早期教育服务体系。
然而,早教市场鱼龙混杂无人监管的现状让家长忧心忡忡的同时,也让业内人士倍感压力,大家普遍认为这会影响未来早教市场的健康发展,并纷纷呼吁和期盼政府有关部门对早教市场加以监管和指导。
郑州市中原区人民法院法官王新认为,目前早教市场普遍存在收费乱、价格高、师资无专业培训、虚假宣传、无办学门槛等乱象,严重制约着早教市场的健康发展。 “我们希望政府有关部门能重视早教,并对早教市场加以监管,提高行业门槛,建立准入机制,例如将民办早教机构纳入教育部门审批范围,对办学资质予以审核,推行办学许可制度。同时,对早教机构从业人员资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进行考核,不合格的必须停业整顿甚至取消办学资格。”
中牟县人民法院法官袁国良认为,目前我国还没有政府部门设立的正规早教培训机构,也从未颁发过早教资格证,只有劳动部门颁发的育婴师证,或者教育部门的幼师资格证。且我省的大中专院校也只有学前教育专业,并未真正涉及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希望有关高校能开设早教专业或课程,培养更多更专业的早教从业人员。”
而郑州市第四十四中教师王艳则认为,早教可以较好地融合亲子关系,帮助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但现在有不少家长错误理解早教,且存在急功近利和盲目攀比的想法。其实,早教更多的是对孩子的身体、情感、认知、心智等方面的锻炼,不应该过分强调知识的灌输。“早教的主阵地还是在家庭,家长不应将孩子的早期教育完全转移或托付给早教机构,自身应学会观察、了解孩子,帮助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