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国内乳企欠账多 难成中国妈妈信任替代奶粉

产品

2013年08月23日

一面是新西兰乳企在过去的20天里连续发生多起食品安全事件,一面是多个国产液态奶品牌传出应声涨价的消息。是纯属巧合还是趁火打劫?

新西兰奶源信誉大减 国内乳企难成替代品

深陷“肉毒杆菌门”的恒天然22日证实,其今年5月出口中国的一批奶粉被检出硝酸盐含量超标,涉事奶粉总重量42吨,这是恒天然8月以来的第三起负面事件,曾经以“纯净100%”享誉世界的新西兰奶源也再度遭遇质疑。

国家质检总局19日通告,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从新西兰第二大乳品企业韦斯特兰公司的两批乳铁蛋白中检出硝酸盐含量异常。新西兰初级产业部发布的信息显示,涉及的两批次问题产品共计390公斤,硝酸盐含量分别是610ppm和2190ppm,而根据新西兰规定此类产品的硝酸盐含量不得超过150ppm。根据我国国标,在婴幼儿配方乳粉中,每千克奶粉硝酸盐的含量应在100毫克以下。

本月初,新西兰初级产业部宣布,恒天然集团旗下工厂生产的约38吨浓缩乳清蛋白粉被检测出含有肉毒杆菌毒素,这些问题乳清蛋白粉作为原料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饮料等产品,已有部分出口至中国等海外市场。在发展改革委本月上旬对奶粉企业开出的反垄断罚单中,恒天然也榜上有名,该集团出口斯里兰卡的奶粉近期还被曝出双氰胺超标。

新西兰奶源风波不断,中国乳企的“春天”也未必会来。多位业内专家均认为,国内乳企欠账太多,难以成为中国妈妈信任的替代品。近期的种种食品安全事件最大的“赢家”是非新西兰奶源的进口奶粉品牌,比如奶源来自德国、荷兰等地的品牌。

记者在位于上海徐汇区的一家Ole's超市门店内,德国产的特福芬、喜宝奶粉等被放在显眼位置,销售人员说,欧洲产的奶粉一天要铺多次货,经常一上架就销售一空。

消费者对欧系奶粉的喜爱从淘宝指数中也可以看到。特福芬奶粉最近三十天的成交指数环比上升39.4%,喜宝奶粉最近三十天的成交指数环比上升22.3%。对比国产奶粉,合生元奶粉和最近三十天的成交指数环比下降19.0%。

重塑中国乳业形象信息公开是第一步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质检总局表示,此次硝酸盐超标事件中是完达山乳业公司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从进口乳铁蛋白中检出硝酸盐含量异常的。

与此相对的是在刚刚发生的“肉毒杆菌门”中恒天然耐人寻味的态度。恒天然集团三月即发现问题、八月才向社会公布,长达五个月的沉默遭到了包括新西兰总理约翰·基在内的对其拖延曝光产品质量问题的批评。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指出,国外的乳品质量并非铁板钉钉,消费者盲目迷信国外品牌的心态亟待改变。消费者应该建立更为科学的消费观,科学合理地选择婴幼儿食品。

专家指出,对中国乳企来说,只有构建透明公开的信息披露机制,践行企业的社会责任,提升质量才可能重塑消费者对行业的信心。

复旦大学教授顾晓鸣指出,食品安全不可能做到零风险,但公众对瞒报、迟报的态度却应该零容忍,重塑消费者的信心,应从诚信做起。

+1

来源: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