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游乐园存在儿童传染病的隐患
天气热,你家孩子怎么玩,除了去外地避暑,或者在家吹空调之外,儿童游乐场算是一个去处。可你带孩子去儿童游乐场,有没有留意过这里的安全措施,关心过这些地方多久消毒一次吗?其实,重庆有专家一直在关注儿童游乐场安全隐患方面。
重庆社科院文史研究所罗锐华、胡攀、吕昕调研形成的报告《应高度重视儿童游乐场所及娱乐设施安全的四大隐患》,在《决策建议》上刊发后得到了吴刚副市长、谭家玲副市长的重要批示。谭家玲副市长要求,市妇儿工委研究我市儿童游乐场所及娱乐设施安全问题,并且牵头提出监管办法意见送审。这意味着,我市有望出台专门的关于儿童游乐场所及游乐设施安全的监管办法。
带孩子去游乐场玩受“触动”
重庆社科院文史研究所专家曾对儿童游乐场所和娱乐设施进行了长达三四个月的调研。
调查显示,目前儿童户外活动时间较短,去儿童游乐场频率较高。近半数儿童每周去游乐场一次,时长超过一小时,但目前仅19.4%的家长对儿童游乐场的质量与安全表示满意。
罗锐华等人对重庆主城部分儿童游乐场所及娱乐设施进行走访调查,“有很多问题没得到家长和社会的重视。”总结起来有四大隐患,包括“卫生隐患,设施安全,消防隐患,管理漏洞”。
大多数游乐场所没有定期清洗消毒
“我市大多数游乐场所和设施未做到定期清洗和消毒,部分室内游乐场所通风设施不完善、空气混浊。特别是有商场和餐饮机构的儿童乐园中多数玩具材质为橡胶,容易沾染细菌和灰尘,增加儿童皮肤病和呼吸道疾病传染的机会。”罗锐华说,我市卫生部门的报告显示,儿童发病数居前五位的依次为: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占发病总数的98.21%。
大型商场、餐饮机构等设置的室内游乐园成为儿童传染病的主要传播场所。在大渡口区公园、沙坪公园、动物园等的儿童游乐场区,我们看到部分蹦蹦床、旋转木马的卫生状况却令人堪忧——摇椅和滑梯表面、秋千两边的拉绳和蹦床的网上污迹斑斑。一个孩子在蹦床上只玩了10多分钟,双手就已变得黑乎乎,衣服也脏了。
但目前,儿童游乐场偏偏又是卫生监管的盲区。罗锐华说,我国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及《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设定的7大类28小类公共场所,都未将儿童游乐场所卫生状况纳入监管范围,没有制定强制性的卫生标准。
而重庆2011年6月颁布施行的《重庆市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管理办法》也未将儿童游乐场所卫生状况纳入监管范围。
家住大渡口锦天康都的张女士,在女儿一岁多时就办了张游乐场的卡,张女士说,当时没顾上问卫生,有时候难免孩子玩累了饿了,就在游乐场给她喝个牛奶吃点饼干什么的。“另外,我没看到有人做清洁消毒,也没看到有这方面的公示。”而我们发现,像张女士这样重视安全不重视卫生的家长还有不少人。
建议:出门随身携带消毒湿巾或者肥皂,孩子每次玩耍后用肥皂洗手或者用消毒湿巾擦拭。
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不要带零食进入游乐场。
很多早教机构都设在4楼以上
有严重的消防隐患
罗锐华说,另外还有一个很多经营者和家长都没重视的问题,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和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应设置在首层至三层,不得设置在地下、半地下、四层及以上楼层,必须拥有独立的消防通道。
“就以早教机构为例,原则上早教机构属于托儿所、幼儿园的教育形式,都是儿童学习,游玩聚集的场所,应设于首层至三层。”近几年,重庆各种以亲子园等名称兴办的早教机构以每年30%的增速迅速兴起,目前已达数百家。课题组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设在4层及以上楼层。“有严重的消防隐患。”
昨天,我们在网上对早教中心进行了搜索,以加州百合园的一家早教中心为例,电话打过去咨询,对方表示,他们在5楼。而有些早教中心设置在10楼,袁家岗有一家甚至设在28楼。
罗锐华说,目前的法律规定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招收0~3岁婴幼儿的早教机构的设立无审批依据,早教机构多采取打“擦边球”的方式,到工商部门注册经营范围为“教育咨询”的服务机构。造成消防部门不能准确判断其经营的项目,给消防部门监管造成一定的困难。
建议:家长给孩子选择幼儿园、托儿所等时,要考虑楼层和有无独立消防通道。
小型游乐设施遇“监管真空”
不少经营者“身兼多职”
通常来说,质监部门只对大型游乐设备进行监管;而运行线速度小于2米/秒,或者运行高度距地面低于2米的小型游乐设施则不在监管范围。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则只对室内游乐场所的游艺机器负有监管职责,街头的游乐设施也不属于文化部门监管。城管部门只对街头游乐设施是否占用公共空间、是否扰民和污染环境进行监管,对其设备质量和运营安全同样不具有监管权。
“游乐场所和游乐设施呈现多元化趋势。户外由大型市级主题公园、各区的公园扩展到城市公共空间、城市综合体、绿地、小区的公共休闲空间;户内由儿童游乐中心扩展到商场、大型超市和餐饮机构等。”罗锐华说,大部分游乐设施如商场餐饮机构附属的游乐场所和游乐设施、个体投资租赁场地经营的小型游乐设施都不在相关部门的监管范围之内。
这部分的游乐设备维护保养,基本上都是经营者的个体行为,不少经营者既是管理者,又是操作、服务、维修保养人员,对游乐设施法规、安全技术规范懂得不多,造成安全隐患。
建议:看见有明显安全隐患的儿童娱乐设施不要去。比如出现这些情况:接缝处有明显的裂缝,连接处的铆钉已生锈。
有的小区儿童游乐设施长期无人管理
现在很多小区也设置有儿童游乐设施,孩子们几乎每天都要到这些地方玩。“家长对小区游乐设施的满意度只占40%,尤其是有的小区的儿童游乐场所设施和设备长期处于无人管理,损坏设施设备无人维修的状态。”2012年12月,南岸福红路一个小区的篮球场,就因为篮球架锈蚀无法承重倒塌而砸伤一名儿童。
小区的儿童游乐设施属于业主共有的公共配套设施。应由物业、业主双方共同承担设施维修和更新的责任。一部分老商品房小区几乎没有公共部位收入,致使儿童游乐设施维修更新资金的欠缺;一部分小区由于业委会工作不力等原因,对小区事务一拖再拖,致使儿童游乐设施维修更新无法及时处理。
保修期方面,记者咨询了一些游乐设施商,有的只提供1年的免费包换保修服务。对于那种老式小区的儿童设施来说,基本寿命都已经差不多了,如果又缺乏日常维护和保养,在不同程度上都有安全隐患。而且,我们发现不同小区维护的时间和频率也各不相同,因为本来就没有相关的明确强制性检查规定,所以儿童游乐设施的安全性其实并无新老小区之分,对家长而言,孩子受伤就是概率问题。
建议:业主看到儿童游乐设施有安全隐患,应及时与物业反映。
如果是没有物管,可以在隐患处贴出“安全通告”,让更多家长知晓。
家长选择儿童游乐场所时最关注的因素:
设备安全性45.1%
卫生条件17.5%
离家远近11.8%
以往开心的感受10.2%
活动的教育意义
4.6%
价格4.1%
收费3.5%
游乐场里其他孩子的素质
1.9%
游乐场的档次1%
游乐场的性质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