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暑期培训机构良莠不齐 家长交出去钱难收回

产品

2013年08月01日

孩子“被辅导”成热潮 专家建议有高招

暑期将至,各类暑期夏令营、假期补习班在中小学校附近开始了新一轮的招生宣传。从发传单到贴广告,宣传手法层出不穷。从兴趣班到奥数班,从初级班到冲刺班,手段可谓五花八门。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家长,发现不少家长都有暑假送孩子去上补习班的计划,而这些补习班大多都是家长从宣传单上看到的。

周女士的孩子今年参加中考,为了让孩子顺利考上高中,周女士为孩子在教育培训机构报了补习班并缴纳了3150元的补习费,然而之后的事情却并不像周女士所想的那样顺利。本来与培训机构约定好周末开课,到了周末,老师并没有来。周女士打电话询问培训机构,对方敷衍说名师太忙,课程忘记了。而更让周女士心中不快的是,接下来的两次课程不是老师缺课就是老师被换,根本不是当初宣传的“名师指导”。

周女士告诉记者,自己是从孩子学校门口看到的宣传单,觉得宣传做的不错便报名了。之后周女士将情况反映给了教育部门,希望她的遭遇能给其他家长提个醒。

家长一片苦心竟成吃亏原因

授之以鱼教育体制仍待改进

记者了解到,周女士的经历并不是个例,许多家长为了提高孩子学习成绩,不让孩子落后于人,纷纷求助于课外辅导。而目前我国教育培训机构大都良莠不齐,政府监管困难。其中部分不合格的教育培训机构利用家长急于求成的心理,打着“快速高效提升孩子成绩”的口号赚取钱财。家长也无从知晓真实情况,往往导致家长偏听偏信,交出去的钱难以收回。

专家表示,这是目前社会上存在的一种奇怪现象,当课外辅导费用直线上涨,许多家长喊补不起的时候,上补习班的孩子却越来越多。当政府为中小学生减压天天在叫停的时候,它却越来越火。为了印证专家的这一说法,记者找到了一些相关数据:在教育程度最发达的北京地区,与整个北京市约200万中小学生总量相比,中小学培训市场规模至少在135万人,平均每10个学生中就会有6.5个报名参加培训机构。我们搞不明白,在国家大力为中小学生减负的背景下,为什么绝大多数孩子会马上选择校外培训机构。

专家告诉记者,中国中小学教育体制比较保守,教师教学内容局限于课本与考试之内,并且以学生学习成绩,分数高低作为评定学生优劣标准。这种体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孩子刻苦学习,但也引起了家长们的恐慌,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家长们容易“病急乱投医”。同时“分数评论”也降低了中小学生对于学习的乐趣,助长了学生欺骗家长的行为,比如抄作业等问题的出现。

横向相比,美国提倡“过程学习”方法,注重学习过程,更倾向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是一种典型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近年,中国迎来了互联网时代,网络覆盖千家万户。远程教育、教学视频等一系列网络在线学习方法纷纷出现,各类在线学习平台应运而生。教学内容更具有专业性,受众定位也越来越有针对性。在网络上学习,有利于学生自己掌握学习主动性,不再是被迫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寻找解答难题的方法。专家说,越具有主动性的学习,孩子越能从学习过程中获益良多。激发了孩子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1

来源: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