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妈告诉记者,她儿子有一次和和朋友做奥特曼打怪兽的游戏,结果他们因为争当奥特曼而打了起来,还把小朋友的头抓破了。放学的时候都被老师批评了,让他去道歉,他坚决不去,还说小朋友是怪兽该打,浩浩妈一时生气便打了浩浩。像这种情况该怎么处理?
目前绝大多数家长并不了解真正意义上的早教。通常误区有两种,一种是认为早教就是教给孩子什么东西,比如有的采用双语,其实只是提供一种语言环境让小朋友能够感受不同的语言刺激而已,家长就认为是在教给孩子英语;
我家孩子是一个不太活泼的女孩子,做什么事都比较胆怯。画画时,刚画了一半,就说:“我画不好,不画了。”拍球时,刚失败一次,就说:“我不会拍,不拍了。”孩子这样缺乏自信,遇到一点儿困难就退缩,怎么办呢?
“你们的孩子今天打人了。”“他今天吃饭不太好。”......类似这样教师在幼儿家长接孩子时,向家长告状,诉说幼儿一天犯下的错误的现象,经常可以看到。我认为教师的这种做法有不妥之处。
美国幼教机构重视通过多种方式与家长保持经常性的联系与沟通,尤为注重个别沟通。他们认为,幼儿教师与家长在接送孩子时的短暂交谈,是一种最简便、最常用的沟通方式。
小班孩子刚入园的时间不常,我就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家长见到孩子以后几乎都是抱着离开幼儿园的。为了让孩子能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能逐步意识到自己长大了,作为幼儿教师的我给家长朋友提几点建议。
如何利用晚间的时间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于是我引导孩子:“晚上我们可以做哪些对我们学习有帮助的事情呢?”孩子们的发言让我感到欣慰:“可以看书,练习讲故事”。“可以帮妈妈做事。”“可以练习绘画和识字。
教师应在孩子入园前对每个孩子进行家访,让家长、孩子对教师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给孩子创设一个温馨、轻松的室内环境,让孩子们在软软的地毯上,无构无束地选择新颖的玩具来玩儿,使孩子感到温暖、有安全感。
强化是心理学中学习理论的重要组成。我们常常通过表扬使某个人习得我们希望他具有的行为,增加良好行为的出现频率。家庭教育中,父母怎样合理地运用表扬使孩子获得良好的行为规范呢?
首先,每天给孩子读几篇文章。华盛顿大学护理学院家庭和儿童护理学教授剀思琳·巴纳德博士指出,为了使孩子更好地迎接他们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学业”上的挑战,老式的阅读方式效果最好。
上幼儿园是孩子从家庭生活走向社会生活的第一步,也是家长颇为头疼的事情。每年新生入园时我们常常会见到这样的情景:孩子一边哭闹,一边死死地拽着大人的手不放,说什么也不肯进去;家长也犹如上战场前的生离死别,欲走还留,甚至还偷偷地抹一把眼泪。
六七月份正是家长给孩子选择幼儿园的高峰时期,这段时期父母们都纷纷行动起来,到处联系打听,忙着给孩子找个合适的幼儿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的进步,学前教育在孩子成长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普遍地被重视起来,家长为了培养孩子也都不惜血本。
一种是孩子的父母工作繁忙,祖父母们便自觉不自觉地成了全面照看第三代的“现代父母”,兼任“保镖”和“保护伞”。从上学接送到回家检查家庭作业,挨批时替孙子孙女打抱不平,祖父母似乎要把自己因条件限制对第二代关爱不够的愧疚,在第三代身上得以弥补,要把自己退休后的闲暇在照顾孙子孙女中得到充实。
幼儿园放假了,孩子去哪里?本周起,我市公办和民办幼儿园几乎已经全部进入暑假放假阶段,不少家长向记者诉苦:“我们大人要上班,家里老人不能帮忙带,孩子又不能呆在幼儿园,怎么办?”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