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小儿龋病:小儿龋病症状 小儿龋病治疗

五官科

2013年05月06日

小儿龋病相关知识要点:乳牙龋病 小儿龋病症状 小儿龋病治疗 小儿龋病预防

小儿龋病疾病概述

龋病(dentalcaries)是牙齿硬组织逐渐被破坏的一种疾病。发病初始在牙冠,如不及时治疗,病变继续发展,破坏牙冠表面,形成龋洞,称为龋齿。未经治疗的龋洞是不会自行愈合的,其发展可至牙冠完全破坏,仅残留牙根,最终导致牙齿丧失。

龋病是细菌性疾病,因此它可以继发牙髓炎或根尖周炎,甚至引起牙槽骨和颌骨炎症。同时,龋齿的继发感染可以形成病灶(focalinfection)可导致或加重关节炎、心内膜炎、慢性肾炎或眼病等多种其他疾病。

小儿龋病疾病病症

(一)发病原因

目前公认的龋病病因学说是四联因素学说,主要包括饮食、口腔环境(牙齿、唾液等)、细菌、时间,其基本点为:致龋性食物(特别是蔗糖和精制碳水化合物)在糖,紧紧贴附于牙面由涎液蛋白形成的获得性膜上,在这种由牙齿表面解剖结构和生化、生物物理特点形成的不仅得以牢固的附着于牙面,而且可以在适宜温度下,有足够的时间在菌斑深层产酸,侵蚀牙齿,使之脱矿,并进而破坏有机质,产生龋洞。

(二)发病机制

1、饮食。在龋齿形成过程中,饮食是细菌的重要作用物。食物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和糖,这些物质既供给菌斑中细菌活动能量,又通过细菌代谢作用使糖酵解产生有机酸,酸长期滞留在牙齿表面和窝沟中,使釉质脱矿破坏,继之某些细菌又使蛋白质溶解,形成龋洞。致龋的糖类很多,最主要的是蔗糖。

在牙齿发育时期,营养决定牙齿组织的生化结构,矿化良好的牙齿抗龋性高,说明牙齿发育期营养的重要。如果食物中含有的矿物盐类、主要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如钙、磷、维生素B1、D和氟等不足,牙齿的抗龋性就低,容易发生龋病。

乳牙在胎儿期即已发生、发育和钙化。母体孕期的营养,对胎儿乳牙的发育虽然没有决定性影响,但加强母体营养仍对乳牙矿化是有利的。除非母体患严重代谢障碍病或遗传病,一般乳牙不易受到严重影响。

2、唾液。唾液是牙齿的外环境,起着缓冲、冲洗、抗菌或抑菌等作用。唾液在正常情况下,唾液有以下几种作用:a、机械清洗作用减少细菌的积聚。b、抑菌作用直接抑菌或抑制菌斑在牙面的附着。c、抗酸作用由所含重碳酸盐类等物质起中和作用。d、抗溶作用通过所含钙、磷、氟等增强牙齿抗酸能力,减少溶解度。

唾液的性质和成分影响其缓冲能力,也影响细菌的生活条件。唾液的量和质发生变化时,均可影响龋患率,临床可见,口干症或有涎液分泌的患者龋患率明显增加。颌面部放射治疗患者可因涎腺被破坏而有多个牙龋;另一方面,当唾液中乳酸量增加,或重碳酸盐含量减少时,也有利于龋的发生。

3、牙齿。牙的形态、结构和位置与龋齿发病有明显的关系。牙齿面的窝沟是发育过程中留下的缺陷,深窝沟内容易滞留细菌和食物残屑,且不易清除掉,容易诱发龋齿。

矿化不足也是龋齿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钙化不足的牙齿,釉质和牙本质的致密度不高,抗龋性低,容易患龋。氟在牙齿矿化结构中的含量虽然很微少,但对增强牙齿的抗龋性很重要。牙齿中含适量氟就不易发生龋病,乳牙和年轻恒牙的结构和矿化程度都还不够成熟,因此容易受致龋因素的影响,患龋率高。

4、细菌。龋齿发病和发展过程中,要有细菌的作用。致龋细菌种类很多,现代研究证实最主要的是某些变形链球菌和乳酸杆菌。这些细菌与唾液中的黏蛋白和食物残屑混合在一起,牢固地黏附在牙齿表面和窝沟中。这种黏合物叫牙菌斑或菌斑(dentalplaque),是龋病的发病基础。

临床调查证实菌斑多的儿童龋齿也多。菌斑的作用:a、菌斑内的细菌代谢活动产酸,PH值下降,引发釉质表面钙离子解离称菌斑酸性状态,其频率和持续时间是龋病发展的重要因素。b、菌斑内的细菌分泌溶解酶,破坏牙体组织的有机成分,造成菌斑下面的牙釉质表面脱矿溶解,形成龋洞。

5、时间。龋病的发生有一个较长的过程,从初期龋到临床形成龋洞一般需1.5-2年,因此即使致龋细菌、适宜的环境和易感宿主同时存在,龋病也不会立即发生,只有上述三个因素同时存在相当长的时间,才可能产生龋坏,所以时间因素在龋病发生中具有重要意义。

小儿龋病症状:

(一)常见部位。

龋病的好发部位与食物是否容易滞留有密切关系。牙齿表面一些不易得到清洁,细菌、食物残屑易于滞留的场所,菌斑积聚较多,容易导致龋病的发生,这些部位就是龋病好发部位,包括:窝沟、邻接面和牙颈部。儿童发生在牙颈部的龋较少,在严重营养不良或某些全身性疾病使体质极度虚弱时可见到。

牙齿的窝沟是牙齿发育和矿化过程中遗留的一种缺陷,也是龋病的首要发病部位,牙齿的邻接面是仅次于窝沟的龋病好发部位,一般因邻面接触面磨损或牙间乳头萎缩导致食物嵌塞所致。牙颈部是釉质与牙本质的交界部位,即利于滞留食物和细菌,也是牙体组织的一个薄弱环节,尤其是釉质与牙骨质未接触,牙本质直接外露时更容易发生龋坏。

(二)龋病的好发牙齿。

由于不同牙齿解剖形态和生长部位的特点,龋病在各牙的发生率出存在着差别。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龋病的牙位分布是左右侧基本对称,下颌多于上颌,后牙多于前牙,下颌前牙患龋率最低。

(三)根据龋齿破坏的程度,临床可分为浅龋、中龋和深龋:

1、浅龋。龋蚀破坏只在釉质内,初期表现为釉质出现褐色或黑褐色斑点或斑块,表面粗糙称初龋。继而表面破坏称为浅龋。初龋或浅龋没有自觉症状。邻面龋开始发生在牙齿接触面下方,窝沟龋则多开始在沟内,早期都不容易看到。只有发生在窝沟口时才可以看到,但儿童牙齿窝沟口处又容易有食物的色素沉着,医师检查不仔细也会误诊或漏诊。

2、中龋。龋蚀已达到牙本质,形成牙本质浅层龋洞。患儿对冷水、冷气或甜、酸食物会感到牙齿疼痛,这是因为牙本质对刺激感觉过敏的缘故,刺激去掉以后,症状立即消失。中龋及时得到治疗效果良好。

3、深龋。龋蚀已达到牙本质深层,接近牙髓,或已影响牙髓,牙齿受破坏较大。病儿对冷、热、酸、甜都有痛感,特别对热敏感,刺激去掉以后,疼痛仍持续一定时间才逐渐消失,这时多数需要做牙髓治疗以保存牙齿。

4、深龋未经治疗,则继续发展感染牙髓或使牙髓坏死。细菌可以通过牙根达到根尖孔外,引起根尖周炎症,可能形成病灶感染。牙冠若已大部分破坏或只留残根时,应将其拔除。

小儿龋病检查化验

根据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即可确诊。

小儿龋病治疗建议

治疗龋齿的主要方法是充填。即将龋坏组织去除净,做成一定的洞形,清洗、消毒以后,用充填材料(fillingmaterial)填补,并恢复牙齿缺损的外形,龋坏即可不继续发展。浅龋充填效果最好。中龋和深龋的治疗,在去净龋坏组织以后,有时洞底已接近牙髓,就需要在洞底加一层护髓剂再填补。有时深龋在去净龋坏组织以后牙髓就暴露了,就需要先采取牙髓治疗,然后才能填补。充填材料主要用银汞合金(amalgam)或复合树脂(compositeresin)。乳牙因要替换,有时也可以用玻璃离子水门汀类(glassionomercement)填补(暂时性充填材料)。

没有形成龋洞的初期龋,也可以用药物治疗的方法,能达到一定的疗效。常用氟化溶液涂擦龋损;涂药治疗后,仍可能复发。因此,治疗龋齿,愈早愈好。一般每年检查处理一次,易患龋者可半年检查处理一次。

小儿龋病预防:

预防龋齿的基本原则是针对发病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包括:

1、增强牙齿的抗龋性。主要是通过氟化法(fluoridation)增加牙齿中的氟素,改变釉质表面或表层的结构,增强其抗龋性。氟化方法对发育期尚未萌出的牙和已萌出的牙都有作用。任何氟化防龋方法,都只能用于水源无氟或低氟区。高氟区或有氟斑牙者也不宜使用。

近代被认为效果较好的氟化方法有:

(1)自来水氟化防龋:是由供水中心自动加氟化钠,使水的含氟量调节到防龋的适宜浓度。曾被认为是效果最好的方法。但由于我国个地区水源的含氟量有异,因而不宜在我国推广。

(2)氟牙膏刷牙法:一般浓度不超过0.4%氟化钠,儿童每天早、晚各刷牙1次,有一定降低龋齿的效果。但从理论上讲牙膏氟化应该是有选择性的,因人而异。

(3)氟溶液漱口法:适用于幼儿园和中、小学校。具体做法是:在彻底刷牙后,用0.1%氟化钠溶液每周含漱一次,或用0.2%氟化钠溶液隔周一次,或用0.05%氟化钠溶液每天含漱一次,每次均为10毫升,用力含漱1分钟,漱毕30分钟内不要漱口或进食。每半年漱口1次,是较为可行的方法。

2、注意儿童的饮食习惯。

食物越来越精细,含糖量不断增加,如巧克力、奶糖、精制蛋糕等,这些软而黏的食物粘在牙齿表面,为致龋细菌提供了充足的“粮草”。因此,尽量限制此类食物的摄入量,多吃瓜果、蔬菜、蛋、肉类等食物,以促进牙齿的健康。多吃粗糙、硬质和含纤维质的食物,对牙面有摩擦洁净的作用,减少食物残屑堆积。硬质食物需要充分咀嚼,既增强牙周组织,又能摩擦牙齿面,可能使窝沟变浅,有利减少窝沟龋。

3、学会正确清洁口腔。清洁口腔是防龋的重要环节,最实际有效的办法是刷牙和漱口。

刷牙的正确姿势是上牙从上向下刷,下牙从下向上刷,刷上、下牙咬颌面时,将牙刷置于咬颌面上,稍用力沿水平方向来回刷,上、下、里、外力求全刷到、尽量做到“三三三”,即每日三餐后3分钟之内进行刷牙,每次刷牙的时间不少于3分钟。剔除牙齿间嵌塞食物和清洁牙齿邻面菌斑的最佳方式是使用牙线。使用时,从牙线盒内拉出50厘米左右的牙线.两端缠于双手的中指上,中间留出5厘米用以清洁牙齿。用拇指与食指操纵牙线,先将牙线滑入牙缝内,然后牙线紧贴牙齿邻面,将牙线滑入龈沟内,从龈缘向冠部的方向轻轻刮动4-6次,再用同样的方法清理另一牙的邻面。洁齿的时间可在每晚睡前进行。

4、预防龋齿要防治结合,既要控制新龋发生,又要早发现、早治疗。加强相关卫生保健教育的宣传工作。

+1

来源: 作者:CmsTop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