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伊利牧场的“小妈妈”

热门信息

2014年01月04日

伊利牧场的“小妈妈”

男孩费力的蹬着自行车,女孩从后座跳下。

“我以后要当一名兽医。”

“不可能,女孩子不能当兽医。”

“那我就嫁给你,你当兽医我帮你。”

“好吧。”

“亲它(小狼崽)一下。”

“为什么?”

“它长大以后会认得你。”

这是伊利哈沙图牧场年轻的女兽医于山丹最喜欢的法国影片《少女与狼》的一段。这个90后的姑娘有着圆圆的苹果脸和羞涩的笑容,在别人眼里像个孩子,而她本人最自豪也是最高兴的事,就是哈沙图牧场的小牛都“认得她”,拿她当自己的“妈妈”。

与牛为伴的草原女儿

哈沙图在蒙语中的意思是“挤奶的人”,山丹就是一个“哈沙图”家的女儿。她出生在呼伦贝尔草原上的陈巴尔虎旗的一个蒙族牧民家庭,家里养着20多头奶牛。

呼伦贝尔草原是中国最适合养牛的地方之一,被称为黄金奶源带。草原上的牧民对牛有着深沉而又质朴的感情,视它们为最亲密的伙伴。从小的耳濡目染,让山丹似乎对动物有一种“天生的吸引力”。动物们见了她就能亲昵起来,她也感受着这些动物朋友们的喜怒哀乐。

出于对动物真心的爱,山丹在报考读大学时毫不犹豫地报考了院动物医学专业,毕业后又来到牧场工作。此后,她的生活与牛宝宝们紧紧拧在了一起。

牧场的工作和生活枯燥、辛苦,这里没有大城市的繁华和热闹,在伊利近600人的兽医队伍中,女兽医不足10位。而山丹却很享受牧场的一切,有人问过她:“女孩子干兽医,为啥不去当宠物医生,却当这又苦又累的牛兽医?”山丹每次都会回答六个字:“因为我喜欢牛。” 

懂“牛语”的女兽医

山丹的蓝色工作帽上,经常有一块一块的白斑,这是小牛的“馈赠”。每次饲喂和体检,小牛都会伸出舌头像舔自己的妈妈那样舔山丹的帽子、工作服甚至口罩。也像《少女与狼》中的安吉勒的故事一样,小牛“亲”了山丹,就认得了“山丹妈妈”。一听到她说话的声音或脚步声,就会跑过来;当牛宝宝们将要离开哈沙图时,它们对“山丹妈妈”更是依依不舍。 

“牛有四岁孩子的智力。人的喜怒哀乐,牛全都有!” 山丹说。牛眼睛放光,晃脑袋、来回跑,就是在说“我很高兴”;如果牛蹭人的腿,说得是“我喜欢你,跟我玩吧”;有的牛眼神凶,翘起尾巴,它说得是“我生气了。”;还有的牛耷拉耳朵,趴着不动,意思是“我不舒服了”。

山丹和牛交流的本领,让原本复杂的事情变得简单。有一次,“欢欢”生病不舒服,脾气坏,对兽医的治疗不配合。山丹轻声细语地和牛说起了话。听了于山丹“一番话”后,牛就像得到了妈妈般的温暖安慰,安静了下来,乖乖配合治病。

山丹和牛也有过误会。有一次,她正专心给一头新生小牛体检,却感到身后一股大力把自己推倒,用眼角余光一看,原来是一头母牛在顶自己。她要爬起来,母牛还要顶她,只好趴着等同事来“解救”。回忆起那个瞬间,山丹说还真感到有点害怕。

事后,山丹搞明白了。原来这头母牛是小牛的妈妈,以为山丹要伤害自己的孩子。理解了母牛保护小牛的心情,山丹就释然了。以后每次见到这头牛妈妈,她都能笑着摸着牛头说“上次就是它顶了我。”

走进牛爸牛妈世界的“好学生”

如果说对牛儿的爱是山丹走进畜牧兽医领域的动力,对专业的追求则是让她坚持走下去的力量。

山丹宿舍的枕边压着一本翻破了的书——《新编使用兽医临床指南》,是参加执业兽医师考试的专业书,而对山丹来说,这本书还有一层特殊的意义,那是“小兽医”送给她的礼物。

“小兽医”是山丹的男朋友,在山东的一家牧场当兽医。 在“小兽医”的鼓励下,山丹报不仅考了内蒙古农业大学的动物医学专升本课程,还报名参加了执业兽医师考试。

“牛爸牛妈的世界”是于山丹在一家畜牧网站上开设的专区的名字。在“牛爸牛妈的世界”里,于山丹这样写道:“人与牛相处之道,在于耐心和爱心,轻声细语对它说话,相处久了,就会对人产生信任和依赖。”这看似简单的道理,是小妈妈于山丹当兽医最重要的心得。

+1

来源: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