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儿童青少年近视已成为我国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

预防免疫

2022年08月09日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际防盲协会发起了 “视觉2020”全球性倡议,使命是至2020年在全球范围内消除可避免盲(白内障、沙眼、河盲、儿童盲、低视力与屈光不正),逆转在 1990-2020 年期间可避免的视觉损伤可能翻倍的趋势。我国是西太平洋地区第一个启动“视觉2020”行动的国家,其后,制定十一五和十二五的防盲治盲规划时均结合“视觉2020”行动倡议核心战略与目标。

  我国防盲治盲及眼健康工作中,充分纳入了三大核心战略:与初级卫生保健相结合的疾病控制、人力资源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及适宜技术应用。

  我国各级政府大力推进防盲治盲工作,不断完善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市级防盲治盲管理体系和县、乡、村眼病防治网络,通过防盲网络建设,确保眼健康服务在基层的可及性。中国防盲工作坚持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通过政府统筹与政策引导、学术团体发挥技术优势、民营医院的加入与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眼病防治工作模式,为人民群众提供全面、公平、可及的眼健康服务。

  我国政府积极推进儿童盲的早筛早治工作

  儿童盲占盲人总数的比例较低,但由于儿童处于生命周期早期、伤残寿命损失年年数和致残时间长,儿童盲往往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负担。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抽样比为1.93%,0-6岁儿童筛查人数51328,视力残疾共193例,视力残疾率为3.76‰。多年来,我国政府一直积极推进儿童盲的早筛早治工作,其中,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率从90年代的20.3%已经降至2005年的10.8%,致盲率大幅度下降。2004年,《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发布以后,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基本上形成了由一家眼科中心负责,多家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联合的筛查体系。2013年,为了提高儿童保健工作质量,进一步规范相关领域儿童保健服务的内容、方法、流程和考核评估,国家印发《关于印发儿童眼及视力保健等儿童保健相关技术规范的通知(卫办妇社发〔2013〕26号)》。2019年,国家发布《关于做好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快建立和完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系统,尽快实现0-6岁儿童视力健康档案电子化管理,确保0-6岁儿童健康档案中儿童视力健康档案相关内容在儿童入学时完整、准确、顺利提取,并及时移交教育机构。此外,在《七岁以下儿童保健和健康情况年报表》中新增“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人数”、“6岁儿童视力检查人数”“6岁儿童视力不良检出人数”等统计指标。将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覆盖率及视力健康电子档案建立情况已纳入考核体系,要求自2019年起,0-6岁儿童每年眼保健和视力检查覆盖率达90%以上。

  直至80年代初,低视力康复工作在我国仍是一片空白。1983年北京同仁医院组建了我国第一个低视力门诊,填补了我国低视力康复工作的空白。1991年,我国将低视力康复工作纳入《中国残疾人事业“八五”计划纲要》,自此,直到“十三五”规划,中国残疾人联合会都将低视力康复工作作为重点工作之一,通过设立低视力康复部、培训人员、开发供应助视器具、宣传普及知识等措施,培养了大量的低视力康复专业人员,培训了大量儿童低视力家长,已为数十万名低视力者配用助视器,为我国低视力康复工作提供了机构、人员、专业知识和资金等保障。根据《全国防盲治盲规划(2012-2015年)》要求,各省省级残疾人康复机构均建立"低视力康复中心",加强低视力康复中心服务能力建设。建立低视力助视器生产供应服务网络,提高低视力患者的生活质量。2013 年国家下发了《关于印发儿童眼及视力保健等儿童保健相关技术规范的通知》,对新生儿出生后定期进行眼病筛查进行了明确规定,从源头上减少儿童低视力的发生。截至2020年,我国已初步建立覆盖城乡的较完善的助视器服务网络,各地形成了保障低视力患者基本辅助器具服务的政策体系,验配助视器的服务能力和服务状况都有所提高和改善,有需求的持证残疾人、残疾儿童基本辅助器具适配率达到80%以上。可以预见,在国家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中国残联的统筹规划下,通过全社会尤其是各专业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我国会逐渐形成一个完整、正规的评估、康复系统,帮助低视力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参与社会生活。

  未矫正屈光不正的防治已成为我国眼健康工作的重要内容

  屈光不正中的近视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最高且年龄跨度最大的眼健康问题,其中高度近视视网膜病变在致盲原因中占相当高的比例,未矫正屈光不正的防治已成为我国眼健康工作的重要内容。2018年下半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同教育部、民政部组织开展了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调查工作。调查结果显示,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其中6岁儿童为14.5%,小学生为36.0%,初中生为71.6%,高中生为81.0%。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近视防控已成为国家战略。2016年至2019年,连续4年将全国“爱眼日”的主题聚焦在儿童青少年的近视防控。为做好近视的防治工作,2018年6月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儿童青少年科学防控近视情况,同时发布了《近视防治指南》《弱视诊治指南》和《斜视诊治指南》三部指南。2018年8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就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近视问题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实加强新时代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2018年8月30日,教育部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体育总局、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新闻出版署、广播电视总局八部门制定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不仅明确了家庭、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学生、政府相关部门应采取的防控措施,还明确了八个部门防控近视的职责和任务。2019年10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控局组织制定并印发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指导科学规范开展防控工作,提高防控技术能力。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组织编写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治科普100问》,对近视防治中的疑问和误区,给出了科学解释。目前,在全社会已营造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专家指导、学校教育、家庭关注”的良好氛围。

  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眼科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2006年和2014年的两次九省市盲和视力损伤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按照日常生活视力来评估,我国盲和中重度视力损伤患者的患病率分别下降了37.8%和15.4%;而按照最佳矫正视力进行评估,则下降了37.6%和 27.2%。经过估算,仅在50岁以上人群中,我国盲人数就减少了70多万人,重度视力损伤患者减少了50余万人。

  儿童青少年近视已成为我国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

  儿童青少年近视已成为我国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要坚决贯彻执行国家关于近视防控的实施方案,实现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目标。对于白内障复明手术的评价,既要考虑数量,更要评价质量,要关注白内障手术覆盖率这一重要指标,根据国情制定白内障手术防治指标,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适度放宽适应症。此外,在常用眼科设备和技术方面,要大力推动国产化,彻底改变严重依赖进口设备和技术的现状。在共性技术、卡脖子技术方面,有所突破。通过科学普及工作,增强民众对眼病防治基本知识的了解,提高知晓率,增强民众致盲眼病防控意识,将科普工作纳入国家眼健康规划和国家健康大科普计划中。由于人均寿命延长、人口总量增加、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人民群众对眼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我国眼病防治工作依然任务艰巨,基层眼保健工作仍需加强,群众爱眼护眼的健康生活理念还需继续强化。

  本文整理于卫健委

+1

来源:亲贝网 作者:亲贝网小编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