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外阴炎
常见于5岁以下幼女,多与阴道炎并存,称婴幼儿外阴阴道炎,是小儿妇科最常见的疾病,“由于婴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差,易被误诊、漏诊,引起症状加重经久不愈”。病因为婴幼儿雌激素水平低,外阴黏膜屏障功能较差,易受污染;当卫生习惯不良,外阴不洁,尿便污染,外阴损伤或蛲虫感染时均可引起炎症。临床表现为外阴皮肤潮红,阴道分泌物增多,呈脓性。
●新生儿阴道出血
又称假月经。约有45%的新生女婴在出生后6至7天,可见少量月经样阴道出血,一般持续4至8天自然停止,常伴有轻度乳房肿胀充血现象。这是一种生理现象,只要出血量不多,时间不长,一般无需其他特殊处理。其原因大多是由于孕妇妊娠后期雌激素进入胎儿体内,婴儿出生后雌激素突然中断,形成类似月经样的出血。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新生儿阴道流血量过多,则应去医院诊治。
●阴道异物
这种现象多见于幼女,如有的女孩穿开裆裤,随地乱坐玩耍,异物进入阴道后导致机械性损伤,引起炎症,从而使阴道分泌物增多,呈脓性或带血性,伴有恶臭。如发现这种情况,应立即去医院治疗处理。同时提醒家长注意最好不给幼女穿开裆裤,保护好下身,此外还要注意卫生。
●性早熟
如10岁以前儿童出现月经样周期性阴道出血,并伴有乳房增大、外阴发育、阴毛和腋毛生长等,则要提防性早熟。
近年来的调查资料显示,儿童性早熟多是因过早、超量服用滋补品所致,对这类孩子,家长只要加强观察和监控指导即可。但有极少数幼儿性早熟是由于丘脑下部、卵巢、肾上腺皮质等部位的病变引起,要提高警惕,最好去医院诊断。
此外,有的小孩误服了母亲的避孕药,也可出现暂时性性早熟和阴道流血,对此家长只要防止小孩再次误服,阴道出血会自然停止。
●水蛭叮咬
多发生在盛夏季节,有与田水或溪河水接触史。水蛭咬伤阴道、外阴后,主要表现为阴道局部出血不止,且有圆形叮咬痕迹。对这种情况首先是清洗外阴、阴道及叮咬伤口,然后以消毒纱布或棉花压迫止血。
●生殖道赘生物
婴幼儿中,阴道及子宫颈肿瘤虽很少见,但其恶性程度高、发展快,如不能尽早发现、及时治疗,对发育和日后的生活都会留下隐患。若发现裤上有血迹、尿频、尿痛或阴道口有小瘤状物脱出等情况,家长要密切留意,及时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以免延误治疗。
● 闭锁
发病率为0.3%,为少女常见畸形,多数在青春期前因阴道积液形成肿块,
阻塞泌尿生殖道形成,一般在就医时被发现。
幼女外阴炎或阴道炎。由于婴幼儿的卵巢功能尚不健全,因此幼儿的阴道粘膜较薄,而阴道外口又邻近肛门、尿道,局部易潮湿受细菌感染而发生炎症,如外阴阴道炎。当外阴皮肤擦伤或搔抓致伤而有污染时容易发生外阴炎。
新生儿及幼女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几乎任何感染源或刺激物,进入阴道后都可以引发炎症。最常见的是大肠杆菌的感染,它存在肠道中,通过大便污染而致病。肠道蛲虫爬出肛门侵犯外阴阴道造成感染,也是发生本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有的孩子出于好奇心或想解除外阴一些不适感,会将发卡、小铅笔头、小玩具之类的东西插入阴道内,未能及时取出,长时间刺激或损伤阴道粘膜从而引起炎症。女婴先天性阴道直肠瘘等畸形则更容易发病。母亲体内存在的一些致病因素,如单纯性疱疹病毒、霉菌以及滴虫,都可在胎儿经过产道或日常生活密切接触过程中,传染给女性新生儿。
现在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独生子女的早期教育受到重视,一些家长带领自己年幼的女孩到游泳池去游泳,而又不重视外阴阴道卫生,经常反复地受到细菌污染,当抵抗力下降时细菌繁殖导致阴道炎的发生。
急性感染时多有外阴红肿、疼痛,排尿痛、外阴不适,令女婴烦躁不安。阴道异常分泌物表现为脓性白带流出,有时为黄水样,甚至血性分泌物较多。如为长时间异物刺激伴大肠杆菌感染常常伴有臭味。如果发现上述情况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请医生时行鉴别,以对症治疗。
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呈淡粉色)洗外阴,对较大的幼女可令其坐浴每日2-3次,每次15分钟左右。禁用刺激性较大的肥皂用力擦洗。而可用1%-1%洁尔阴液,通过较细软的像胶导尿管,轻轻送至阴道顶端进行冲洗。保持外阴清洁干燥。
如为一般细菌感染,局部可涂用红霉素软膏。是否需用口服药物,则应根据医嘱进行。特别注意的是对顽固性经久不愈的幼女阴道炎,应想到阴道内有异物存在的可能,请医生仔细检查,较大的异物或长时间有嵌顿往往需在麻醉下进行手术取异物,不可擅自乱取,以免造成直肠等部位的损伤。
为了更好地预防女婴或幼女的外阴阴道炎,应使用吸水性强、透气性好的尿布,勤洗换保持卫生,大便后要清洗外阴,谨防粪便不能擦净而污染会阴部。尽早穿合裆裤,减少阴部外露污染的机会。幼女游泳后要预防性使用前两种液体坐浴。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防止异物插入阴道。对有明显畸形造成反复感染者,应早做手术修补。母亲要积极治疗自身生殖系统传染性疾病,以免传染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