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再不具备八卦精神的妈妈,也一定想知道孩子在幼儿园发生的事,于是大家总想听孩子讲讲幼儿园:
我就是有点不放心,担心孩子在幼儿园吃不好,受别人欺负。--小佳妈
侧面了解一下幼儿园,看看是不是跟宣传和期望中的一样。--栗子
建立一种聊天的习惯吧,如果能侧面了解一下幼儿园更好。--叶子妈
最重要的是了解孩子在幼儿园过得是不是高兴,因为这是无法从老师那里得来的。--瑶瑶妈
Parents非常同意你的观点,而且还想鼓动你跟孩子更好地聊聊幼儿园,因为:
1. 给孩子一种“被关注”的感觉
对于入园不久的孩子来说,聊聊幼儿园表达了父母对孩子新生活的关注,再加上适当、温柔的鼓励和期待,从心理上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分离焦虑。对于大孩子来说,这种交流就更像朋友间的聊天了,而唯一的不同在于,父母需要一些问题或者技巧来引导孩子敞开心扉。
2. 发现孩子在情绪、行为方面的问题
如果在交流中,关于幼儿园的话题,孩子什么都不肯说,或者发现孩子的情绪很不好,有必要和老师进行一些侧面的了解和交流,有针对性地解决孩子遇到的问题。
3. 与老师沟通时能找到准确的切入点
父母可以把从老师那得来的信息与从孩子那得来的信息揉在一起,客观全面在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状况。下次再和老师交流,也有更好的切入点和针对性。
聊什么?怎么聊?Parents可是有原则和技巧的哦。
1. 问题问得越具体越好
尤其是对于入园不久的孩子,尽量避免“今天怎么样啊?”“今天都干什么了?”“今天都吃什么了?”等笼统的问题,而是应该具体地问:“今天上午是喝牛奶还是酸奶了?”“今天老师带你们做什么游戏了?”“晚饭吃的是面条还是包子?”等。因为小一点的孩子思维水平还停留在具体和形象上,问得越具体,孩子回忆起来越容易。
2. 重情绪、轻结果
不要喋喋不休地纠缠于生活方面的问题,而把重点放在情绪方面上,可以通过一些问题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比如:“今天有没有什么高兴的事情?”“妈妈看到接你的时候你和一个小朋友玩得很开心,她叫什么名字?是你的新朋友吗?”“老师说你们今天玩小火车的游戏了,是不是很好玩?”等等。
3. 问题要有引导性
当然一定是正面的引导哦,比如鼓励孩子在幼儿园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交朋友、养成好的生活习惯等。比如:“哇,你的手洗得真干净,是在幼儿园学的吗?”“最近有没有交新朋友啊?”“果果是你的好朋友吧,你为什么喜欢跟他玩儿呢?”“听说你们在排练舞蹈,你教教妈妈好不好?”等等。
4. 尽量避免负面信息
一些妈妈对孩子在幼儿园总是不放心,就会把这种担心和紧张传递给孩子,问一些诸如“你今天又尿裤子了吗?”“有没有人欺负你?”“今天老师批评你了吗?”等这样负面的问题。时间久了,父母对幼儿园的不信任会转化为父母对孩子的不信任,对孩子的心理成长不利。
幼儿园老师愿意让父母跟孩子聊幼儿园吗?
受访人:卢伟(北京北海幼儿园高级教师)
Parents:作为老师,你们怎么看待父母跟孩子聊幼儿园的话题?
卢伟:我觉得通过孩子只能侧面地了解幼儿园,父母还是应该多关注幼儿园发布的各种信息,比如每周菜谱、家园联系册,有的幼儿园还有班级博客或者班级QQ群,这些都可以帮助父母全面里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有了这些基础,再跟孩子交流幼儿园一方面可以有的放矢,另一方面也不会给孩子造成太大的压力。
Parents:在幼儿园里,你们也会有意提示孩子回去和父母多交流吗?
卢伟:是的。在小班后期或者中班以后,就会定期安排一些转述的任务,比如需要带什么东西等。这其实是在培养孩子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如果孩子没有完成好,父母不要着急批评孩子,可以跟老师配合帮助孩子慢慢进步。另外,在做游戏时,我们也会鼓励孩子回去跟父母讲述,或者教爸爸妈妈来做游戏,这些都是父母和孩子很好的交流点。
Parents:父母和孩子交流,你们最担心的是什么样的状况?
套出孩子的真心话,妈妈们都有哪些高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