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孩子与老师的交往关系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态度

素质教育

2011年02月20日

小菲回到家里,将小书包往桌上一摔,委屈地 说:“今后我再也不想上唱歌课了! ”妈妈觉得很奇 怪。要知道,小菲唱歌可是不错的呀。“为什么不想上唱歌课呢? ”妈妈问道。“李老师根本不叫我起来唱!她:“课故意不看我!她知道我会唱歌一我手举 得最高! ”

原来是这样!妈妈觉得很可笑,于是讲了一个鸡 妈妈孵蛋的故事。然后问小菲:“鸡妈妈会不会只去 孵那一只最大的蛋呢? ”小菲若有所悟地说:“当然 不会!” “那老师在课上应该不应该只让唱得好的小 朋友起来唱歌呢? ” “不应该。”小菲觉得李老师原 来还是一个好老师!

―孩子对老师的看法往往带有很大的局限性。 如果孩子对老师的行为产生了错误的判断,作为家长 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帮助孩子进行认知重塑。在绝 大部分情况下,父母都应该帮助孩子在心目中塑造完 美的老师形象,这既会影响到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更 会影响到孩子社会性的发展。

斌斌是属于那种在班上默默无闻的孩子。他没给 老师惹出过什么麻烦,老师也没对他给予太多的注 意。最初的时候,斌斌的爸爸只是觉得孩子挺乖、挺 听话的,但越到后来,越觉得他的处境不妙。于是爸 爸问斌斌,老师喜不喜欢你呢?斌斌数出了十多个老 师喜欢的孩子的名宇,就是没有他自己。“那斌斌喜 欢不喜欢老师呢? ”斌斌眨眨眼,做出一副“王顾左 右而言他”的样子。他不想回答这个问题,他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因为他说不上喜欢老师,也 说不上不喜欢老师。爸爸没辙,于是去请教一个做老 师的邻居。邻居解释说,老师喜欢一些孩子而忽视一 些孩子,这实在是一件无奈的事情,也是难免的事 情。要想让孩子受到老师的注意、喜爱,你得让他有 自己的闪光点。于是斌斌的爸爸灵机一动,跟斌斌商 量出了一个引起老师注意与喜欢的计划:把今天的作 业做得特别认真也特别正确。果不其然,第二天下午 放学的时候,斌斌兴髙采烈地向爸爸报告说:今天自 己被老师着着实实地表扬了一番。并且补充说,张老 师今天的头发梳得特别漂亮。话还没说完,就开始认 真地写起了新的作业。

改善孩子与老师的关系,通常应该从改变自 己的孩子开始。要知道,不论多大,人总是处在人际 关系中的。而自我的形象与表现在根本上决定着自己 所处的人际关系的状况。家长如果能帮助自己的孩子 适当调适与老师的关系,孩子就会在一种更愉悦的心 态下去学习。

王老师在班上公开宣布过:自己现在最不喜欢的 学生就是潘少华!这一点,每个孩子都记得很清楚。 当然,记得最清楚还是潘少华自己。可潘少华并不在 乎老师这样评价自己,因为王老师已经不是一次批评 自己了。怨谁呢?自己给王老师也确实出过不少难 题:你说我作业不认真?我就是不认真!有时他干脆 就不做作业。潘少华还经常欺负同学。王老师与同学 们众口一词一潘少华是个调皮的学生。潘少华甚至 对王老师怀恨在心!

你的孩子也有可能不幸处在这种让你怨恨的境地 之中。问题是,只有怨恨是不够的,你应该做出多种 尝试。

1.静下心来认真地反思一下自己对孩子的教育 方法,检查一下自己为孩子所提供的学习环境。

2.和孩子坦诚地交谈。话题就是老师和同学为 什么不喜欢你。

3.了解老师的想法,并把自己的苦恼说给老师 听。跟老师说自己想做点什么。

检查一下,孩子真是一无是处吗?只要你的 态度是积极的,你就会发现孩子的可爱之处。

孩子在学校里学习是有“动力”的。这种动力是 他内部“动机”的表现。小学儿童学习的动机不外乎两种,其一是交往性动机;其二是威信性动机。威信 性动机就是指孩子为了提髙自己在同伴中的社会地位 而学习。交往性动机就是指孩子为了保持与家长、老 师、同伴的良好关系而学习。如果你去问问一、二年 级的孩子为什么喜欢学数学呢,他可能就会告诉你, 因为数学老师的声音好听,或者她长得漂亮!威信性 动机占主导地位的孩子相对是比较成熟的,而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学习的动机大多属于交往性动机。可见,孩子与老师的交往关系会影响孩子对待学习的态度。 对这一点,你估计到了吗?

+1

来源: 作者:hongyan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