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专家指出,许多父母在与孩子交流的过程中,喜欢把自己置于家长的权威位置上,喜欢对孩子下命令。事实上,这种命令式的话往往让孩子产生反感,由此而对父母的话充耳不 闻。如果父母能够调整自己的心态,把自己置于孩子的朋友这种角色,与孩子平等地交流,平等地对话,孩子反而能够倾听父母的每一句话。
第一种,奴隶主式威胁。
父母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剥夺孩子的自主可能。比如,父母对很小的孩子说:“你再不听话,把你扔掉。”这种威胁会导致小孩子产生严重的不安全感。对年龄较大的孩子,父母说:“你吃我的,用我的,你有什么资格对我说话。”“这个家里我说了算,你给我闭嘴。”
第二种,死亡威胁。
有些父母口无遮拦,似乎不说出“死”字就不过瘾似的,让孩子极度恐慌。比如,“你再哭,我一巴掌打死你”;“看你这么不争气,我一头撞死算了”;“你这么不听话,我不想活了。”这种语言虐待很容易催生孩子“走极端”的病态心理。
第三种,羞辱式贬低。
某些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当期望无法满足时,便说出刻薄挖苦的话来贬低羞辱自己的孩子,比如:“你自己去照照镜子看,一副白痴相”;“我也不知道上辈子作了什么孽,生出你这么一个低能儿”;“你考那点分数,还有脸回家”;“你现在的脸皮怎么比脚底皮还厚呢”。
第四种,嘲讽式贬低。
某些父母毫无顾忌地讽刺嘲笑自己的孩子,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比如:“瞧你那德性,一脸熊样,简直就像一只蛤蟆”;“我怎么看你怎么不顺眼,你是不是哪里缺根筋”;“你小孩子懂个屁,先把自己的鼻涕擦干净再说。”
亲贝网(http://www.qinbei.com/)专家指出,父母的这种态度是极不负责任的,那些连大人都无法承受的语言虐待,孩子怎么可能承受得起?面对无法承受又不得不承受的语言虐待,孩子必然会通过 各种病态心理将内心的委屈反映出来,而最后的苦果还是要父母来承担。因此,作为父母,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巴。否则,等到将来自己的孩子出问题,再找心理医 生时,你就会体会到加倍的麻烦和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