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父母不正确的“节俭”行为,是在阻挡孩子成人成才

生活习惯

2020年09月24日

  勤俭节约是中华的传统美德,这是一种优良的品质,不仅避免了浪费,还能够提高个人的生活水平。比如二手衣物再利用,不随意铺张浪费,都是很好的节俭行为。

  但是,所有的节俭行为都是好的吗?亲贝网小编认为,未必,尤其是在教育孩子的时候。

  有的节俭行为,看起来虽然没有奢靡浪费,是在节约,其实是在传达不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如果父母有不正确的“节俭”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孩子,就是在阻挡孩子成人成才。

  亲贝网小编在这里建议各位家长,这三种常见的“节俭”行为,千万不要沾染,不然父母注定养不出有出息的孩子,别不信。

  为了省钱,占别人的便宜

  节俭,是一种利己,但是不损他的行为。有的父母节俭,想尽办法少花钱,节省家庭开支,但是出门以后,却想尽办法占人家的便宜,从别人那里捞一点好处。比如,有的父母自己平时舍不得买吃的、买喝的,非常的节俭,可是到人家家里做客,不仅多吃,临走的时候多拿。这种“节俭”的行为,就是贪小便宜,损人利己,很没有档次。

  如果孩子也学会了这种行为,光想占别人的便宜,自己却非常抠门。将来孩子在和人相处的时候,人家也会看不起他,甚至不愿意和他共事,孩子就很难有光明的前程。

  吝啬、不愿意分享

  现在生活压力大,父母节俭一点,家里的经济负担就小一点,日子也能过得好一点。但是,父母不能把节俭等同于吝啬、不去分享,比如,家里来了客人,明明有好的食物却不愿意拿出来招待,藏着掖着,不愿意分享。虽然,这种节俭的行为,别人是占不到你的便宜,但是别人也不会再真心待你。

  把吝啬、不愿意分享,当成一种美好的“节俭”品质的家长,养出来的孩子也是抠门、小气的。孩子将来上学、工作,人家会认为他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不愿意和他多来往,甚至孤立他,不愿意在他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孩子长大就很难有出息。

  为了节俭而节俭,不去花钱

  节俭,其实就是在满足正常所需的同时,做到不浪费。但是,有的父母真的是为了节俭而节俭。比如,家里冰箱坏了,却不去修,想着正好节省点电费;家里人生病了,需要补充营养,吃点好吃的,但是却不舍得买,像守财奴一样,把钱紧紧地攥在手里。

  如果父母不分情况地节俭,其实就是在苛待自己、苛待家人。将来,孩子想花钱,也会受父母的影响不敢花。孩子一旦习惯了一味攒钱、省钱,不在自己身上投资,他成长的速度就会变慢,将来格局小,很难有出息。

    亲贝网小编认为,勤俭节约并没有错,但吝啬和自私就是原罪,生活固然可以拮据,但一定要有收有放,真正做到不浪费就好。

  信息来源:好孕姐

+1

来源:亲贝网整理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