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重阳节重要提示!这4种保健食品套路,专盯爸妈钱包!

社会热点

2025年10月30日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值重阳节,为帮助广大老年朋友科学、理性选购保健食品,规避消费陷阱,守护好自身的健康与财产安全,贵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贵阳市消费者协会向广大消费者作出提示。

  识破陷阱,警惕“温情”背后的套路

  一些不法商家常利用老年人渴望健康、需要陪伴的心理,布下重重陷阱:

  “免费”为饵:通过赠送鸡蛋、米面等小礼品,吸引消费者参加所谓的“健康讲座”“专家义诊”,最终目的是推销高价产品。

  “专家”误导:冒充医生、专家,夸大病情或虚构“健康危机”,渲染其产品的神奇疗效,让消费者产生恐慌心理从而购买。

  “疗效”忽悠:将普通食品或保健食品吹嘘成能够“包治百病”“药到病除”的神药,甚至宣称可以替代药品。请牢记,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能治疗疾病。

  “亲情”攻势:销售人员通过上门陪伴、嘘寒问暖等方式获取信任,让消费者放松警惕,进而购买其产品。

  科学认知,牢记保健食品“蓝帽子”

  认准标志:购买保健食品,请务必认准产品包装上的“蓝帽子”标志及批准文号。广大消费者可以通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查询该文号的真伪及产品信息。

  读懂标签:仔细查看标签和说明书,明确其保健功能、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以及“本品不能代替药物”的警示语。切勿购买无生产日期、厂名厂址的“三无”产品。

  擦亮慧眼,看穿私域直播保健骗局“猫腻”

  渠道隐蔽性:通过个人微信、企业微信、微信群等私域渠道开展,脱离公开平台监管,骗局更难被发现。

  名义伪装性:不直接推销保健品,而是以“养生讲堂”“健康咨询”为幌子,降低用户警惕性后再诱导消费。

  受众针对性:专门针对已建立联系的特定群体,利用信任关系进行精准营销,欺骗成功率更高。

  避坑关键:一是选对渠道,优先选择信誉良好、资质齐全的正规平台和商家,拒绝通过“拉群进直播间”“临时链接”等非正规渠道交易;二是留存证据,交易全程保存直播录屏、商品链接、支付凭证、客服聊天记录,同时要求商家开具正规发票或收据;三是当场查验,签收易碎、贵重物品时,必须当场检查外观和基本功能,有条件的话全程录像,防止后续维权无据;四是保持警惕,遇到“免费健康讲座”“专属福利推送”等私域邀请,先核实组织者资质,不轻易点击陌生链接或转账。

  理性消费,守住您的“钱袋子”

  谨慎对待大额消费:面对对方推荐的,需要花费数千甚至上万元的产品套餐,务必提高警惕,多与家人商量,切勿因一时冲动做出决定。

  留存证据好维权:购买时,应主动索要发票、收据等购物凭证,并妥善保管。对于线上转账、扫码支付等,要确认收款方信息,保留截图。

  不轻信口头承诺:对于销售人员的口头承诺,最好要求其以书面形式固定下来,以防事后“翻脸不认账”。

  最后,贵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贵阳市消费者协会提醒广大消费者,身体不适请务必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和保健。若消费权益受到侵害,可及时拨打当地12345、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电话进行投诉,也可通过微信小程序“全国消协智慧315平台”向消协组织进行投诉,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瞿浩然

  编辑 陈美伊

  二审 李劼

  三审 田旻佳
       转自:天眼新闻

+1

来源:天眼新闻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