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去的周末,强冷空气横扫全国,南北方气温集体刷新下半年新低——北方秋裤羽绒服齐上阵,江南暑热清零、一键入秋。本周冷空气继续频繁到访,预计23日和25日前后北京有两次弱降水天气,气温也是持续低迷,最高气温11-15℃、最低气温2-6℃。是不是有一种还没有感受够秋天的美好,冬天已经在向我们招手了的感觉?
冷空气“冻”真格,咱们不光要穿得暖,也要护得对。老话讲“春捂秋冻”虽有一定道理,但老人、小孩、心脑血管患者千万别盲目跟风。
穿衣方面,这一时期可采用 “洋葱式”穿衣法:内层穿透气棉衫,中层搭保暖毛衣、抓绒衣,外层套防风防水外套。头部、颈部、腰腹、脚部是“怕冷重灾区”,出门戴帽子、围围巾,穿厚袜子,怕冷星人再备副手套。
饮食方面,天冷身体需要更多能量御冷,饮食调整抓这3个核心:
1. 多吃温热软烂的“暖身餐”:热粥、热汤既能快速暖身体,又好消化,不给肠胃添负担。
2. 补对营养少生病:加量吃瘦肉、鸡蛋、鱼类、豆制品等优质蛋白,为身体供能;多吃新鲜蔬果补维生素,增强免疫力,减少呼吸道感染。
3. 喝对水+忌燥热:秋冬干燥,每天喝1500-2000毫升温开水,别靠咖啡、浓茶补水;少吃辛辣、油炸的“上火食物”。
起居方面:跟着太阳走,锻炼选对时间
1. 早睡晚起,等太阳出来,暖和点再起床,避开清晨的寒气。
2. 天冷也别忘开窗通风,每天至少开窗2-3次,每次15-30分钟,防止细菌滋生。
3. 锻炼选对时间,上午阳光足时锻炼最合适,别在清晨或深夜做剧烈运动,运动前一定要充分热身。
重点提醒:这3类人群要格外小心!
• 心脑血管患者:寒冷会让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加重心脏负担,容易诱发心梗、中风。一定要按时吃药、定期测血压,做好保暖,别让情绪太激动。
• 呼吸系统患者: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阻肺患者,冷空气会直接刺激呼吸道,容易引发急性发作。出门戴口罩,既能保暖,又能过滤灰尘、病菌。
• 老年人:身体对温度不敏感,容易得低体温症,跌倒风险也高。家属要多关照,确保家里暖和,地面干燥防滑,出门有人陪同。
其实秋冬保暖不止是“穿厚点”,更是生活习惯的细致调整。把这些方法分享给家人朋友,一起安稳度过降温季。
来源:北京新闻
转自:BRTV新闻(记者:康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