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孩子的降临会影响夫妻感情关系吗

社会热点

2011年02月19日

父母在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孩子也在不知不觉中左右着父母的相互评价与关系。我们的父母意识调査,自然要力图尽可能地反映这方面的现状。

约有七成(父亲为69.3%,母亲为68%)的父母认为,“有了孩子,我与妻子(丈夫)的感情联系更密切了”。这提示尽管约有半数左右父母在养育孩子的问题上会有不一致的意见乃至争执,但从孩子对家庭、对婚姻的整体影响来看,他毕竟更能增强夫妻间的感情联系,大多数年轻父母对孩子的这种影响持积极的评价。

一半左右父母(其中父亲为57.3%,母亲为50%〉体会到,“我与妻子(丈夫)的共同话题主要集中在孩子身上”。其中不难看出,孩子在家庭中的核心地位并非口头说说而巳。可以肯定的是,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任务,从刚出生时的吃喝拉撒,到将来的升学与就职,几乎每时每刻都有让父母牵挂、探讨的话题。比较而言,在孩子年少时,父母所要经常讨论的话题涉及的面就更广些。

有57%的丈夫认为,“妻子关注的首先是孩子,其次才是我。而妻子只有37%,认为“丈夫首先关注的是孩子,其次才是我”。二者有显著性的差异。

由于在家庭中的角色不同,分工有异,通常母亲会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照料孩子,因而父母亲之间的感受会有较大的不同。让我们先来看看父亲的这种感受中隐含了什么样的信息。

一部分父亲的这种感受是对母亲“有了孩子,没了丈夫”的一种抗议。的确,仍有少数女性认为,有了孩子之后,关心、照料孩子是天经地义的头一位的事,现在哪里还有什么时间与情调来关注爱人、卿卿我我!妻子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因此,做丈夫的,自然产生了一种被冷落的感觉。

当然,绝大部分父亲的这种感受只是对现状的一种客观的表述,抱怨的成分并不多。多数母亲也反映,对孩子的关心并不意味着对丈夫的冷漠,之所以丈夫有种种不同于有孩子之前的感受,是因为妻子不得不相对地减少了与丈夫一起交往与分享的时间。

从积极的父母意识角度来看,我们希望,有了孩子之后,父母不仅要关注好孩子,也不要忽略了自身和配偶。

尽管有高达71%的父亲和89%的母亲认为“有了孩子后,我更―自己的言行举止”。但在配偶眼里,他(她)的形象是否有改变,又是怎样改变的呢?我们发现’42.3%的父亲认为“有了孩子后,妻子就不大注意自己的形象了”,而只有13.3%的母亲认为“有了孩子后,丈夫就不大注意自己的形象了”。在这一问题上,同样是丈夫的感受更为明显。

粗略一看,父母亲的前后回答似有很大的矛盾,特别是对母亲而言。但仔细推敲一下,我们不得不认为,在丈夫或妻子眼里,配偶不大注意自己的形象主要指的是日常的衣着与打扮等方面。比如不少女性,婚前的观点是“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很注重打扮自己,并且特别在意男方对自己形象的评价。有了孩子以后,一方面繁忙的家务与紧张的工作压力,使她们再难以有足够的时间从从容容地美化自己;另一方面,在观念上,她们也不再有“女为悦己者容”的冲动:反正好歹是他的人了,还整天讲究那些干啥!

而父母亲自己所认识到的更注意言行举止,更多的是体现在行为的榜样方面,如举止得体、谈吐文雅等。尽管家务忙,工作紧张,没有多少精力修饰自己,多数父母还是十分注意对孩子的那些潜移默化的影响。

然而,令我们不解的是,这两方面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割裂?难道一个出色的父亲或者母亲,注定只能是形象上的矮子,行动上的巨人?难道父母就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外在形象也是影响孩子的重要方面之一?

在一些发达国家,通常情况下年轻女子的衣着打扮都较为随意、朴实,相反是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往往会刻意穿上鲜艳漂亮的服装并加以打扮。她们的观点是,天然、健康的美丽不需要再加以任何人为的修饰,而逝去的青春则需要装饰来稍加弥补。在这里,我们并非要求成为人母的

中国女性统统向国外的老太太们看齐,但至少在心态上,我们不妨借鉴一点:在为孩子提供行为榜样的同时,也不忘为自己的生活添上一些亮丽的色彩。而这样一道色彩,照亮的或许就是整个家庭。

在父母意识调查的最后一个问题上’有72%的父亲和71%的母亲认为“在我蓿来,妻子(丈夫)是一位非常称职的母亲(父亲)二者几近一致,表明从总体上丈夫、妻子双方对配偶的满意度是基本一样的。

在此,我们有必要对父亲的角色再作一些分析与评论。从前面对父母意识问题的回答来看,实事求是地说,父亲在家庭中、特别是在育儿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能与母亲相提并论的。那么,在妻子眼里,之所以也有三分之二的人认为“丈夫是一位非常称职的父亲”,要么就是妻子默许了男女在家庭中的不同角色与作用,父亲只要稍有表现即可称职;要么就是妻子认为父亲的称职是通过对家庭的其他贡献而体现出来的。

在有关父亲与年幼孩子交往的研究中,我们发现许多调查都得出了两种结论。第一个结论是,当设置好情境并排除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父亲的表现与母亲差不多。他们像母亲那样具有对孩子的敏感性和反应性,当然与母亲相比,他们更乐于同孩子做有关躯体活动的游戏,而较少像母亲那样怀抱着孩子照料他们。第二个结论是,在家庭自然条件下对父亲进行观察时,他们与孩子的交往时间要远远逊于母亲,不论在照料孩子方面,还是在与孩子进行游戏活动方面,都是如此。这两个结论正好对应于父亲与孩子交往的两个不同的维度:与孩子交往的能力和与孩子交往的实际表现,即父亲能做什么以及日常他做了些什么。

这样看来,事实上父亲并不欠缺育儿的能力。通常情况下,他们与孩子的交往少,客观上可以从工作、事业等方面找借口,主观上则要从育儿意识方面找根源。

按照国外一些学者的观点,.拫据父亲在家庭中与孩子的交往方式,我们也将父亲分为四种类型:事无巨细都给与关注的照料者角色,着重于同孩子玩、情感交流及指导的玩伴一师长型角色,高高在上多给孩子提出要求的惩戒者角色,事不关己高髙挂起的不参与者角色。前两种类型的父亲,应该更能在妻子的眼里成为称职的父亲。

可以肯定地说,孩子的降临会对家庭的各个方面带来一些微妙的影响,尤其是夫妻关系,有时都令人难以觉察。而事实上,通常是那些难以觉察的变化,会孕育着夫妻与家庭内的隔阂。我们的调査与分析,则正是希望在这些问题上,父母有所触动与反思,进而作出适度的调整,提髙婚姻与家庭生活的质量。

+1

来源: 作者:hongyan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