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期间,各界对儿童安全座椅的关注再次升温,对普及率达不到要求的报道依旧占多数,建言普及立法者也不少,这似乎已成为每年这个节点必见的“选题”。“选题”背后还是严峻的现实:儿童安全座椅的普及率在有些城市甚至不到一成,在全国普及率不到两成。
不过在讨论立法之外,我们也看到,有关部门在这个节点会抽查一些儿童安全座椅产品,结果常常不如人意。国家质检总局在今年进口消费品质量监管信息发布会称,儿童安全座椅去年抽检批次不合格率超两成。
部分进口商对国内产品质量安全法规或标准缺乏了解,有五分之一产品出现标识标签、说明书不符合标准等问题。
近日阿里巴巴依托国家认监委“云桥”认证认可信息平台提供的CCC认证等产品质量信息,针对淘宝网上销售的儿童安全座椅开展拉网式重点排查,也一下子让40万余件未提供有效CCC认证证书的儿童安全座椅下架。
可见儿童安全座椅质量参差不齐之忧。这里补充说明一下,CCC认证又称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是国家为保护人身健康安全而采取的强制认证措施,目前共有20大类158种产品,其中包括去年起纳入认证目录的儿童安全座椅。
普及儿童安全座椅,这是“必要任务”,但同时,我们更需要儿童安全座椅的质量把关,并且确保从源头做好质量监督。
消费市场有其规律,产品依旧是第一生命力,如果产品足够好,消费市场自然会为其“买单”,太多的“坏产品”只会带来消费者对整个行业的不信任,这将导致产品无法进行更广范围的流通。所以普及儿童安全座椅,除了立法,还要把好质量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