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耍是孩子的天性,玩具和游戏也可以启发儿童的潜能和创意。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孩子们的玩具质量良莠不齐,被置于“三包”之外,家长们在购买时一定要问清售后服务的相关事宜。
市民刘女士的孩子今年9岁,家里的玩具已经快堆成山,但她还是经常给孩子买玩具。说起玩具的售后服务,刘女士表示,虽然家中的玩具多,但大多数被孩子玩的成了残品,修又没处修,扔了又怪可惜,真是成了“一次性”玩具。
市民贾先生对此颇有同感。他告诉记者,他曾在我市某商场花了近400元给孩子买了一架遥控飞机,可没玩两天飞机就出问题了。随后找到了卖玩具的商场,商场服务员表示只能帮忙联系厂家,远在广东的厂家称大同没有维修点,要想维修需寄回厂家,如质量问题厂家负责维修或调换,如人为原因造成的需要支付维修费用,且往返运费由贾先生承担。这样一来,贾先生往返运费用就要花上百元。无奈之下,只好将玩具飞机丢在一边成了摆设。
记者走访我市多家商场发现,很多价格不菲的玩具外包装上,可以看到生产厂家、适用儿童年龄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3c强制认证等,惟独找不到有关售后服务或维修的说明。
记者询问儿童玩具损坏后是否可以维修时,销售人员说儿童玩具属于易坏品,小孩在玩时不按规则操作造成损坏,缩短了玩具寿命,因此不管玩具价格多高都不在“三包”范围内。“由于市场上的玩具类型很多,一旦坏了很难找到匹配的零件。
虽然同是电动遥控汽车,外形看起来很像,但许多零配件不一样,没法儿相互替换。”一店主如此解释玩具维修的难题。
据了解到,目前国家只在儿童玩具的安全要求方面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法规,但对玩具质量“三包”售后服务并没有明确的规定。
虽然我国早在1995年便已发布《部分商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将原来“三包”产品范围从6种扩大到18种,但其中并不包括儿童玩具。许多玩具生产商、销售商也以此为由,拒绝向消费者提供玩具维修、更换、退货的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