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警惕宝宝辅食添加11大误区

产品

2015年03月11日

 

小宝宝刚刚出生的时候,大多数都是母乳喂养,可是随着小宝宝的成长,母乳喂养已经渐渐的不能满足宝宝的需要,所以就要开始添加辅食喽,可是小宝宝的年龄小,肠胃很娇弱,不是什么都能当成是辅食,家长想要给宝宝分享美食,可是也要了解小宝宝的辅食添加原则哦,下面宝宝辅食添加的11大误区,妈妈们赶快来看看吧。

1.辅食添加过早,加重消化负担易过敏

宝宝辅食的添加,多建议4-6个月添加辅食,许多宝妈错误认为第四个月,即宝宝满3个月时就可以添加。大部分的妈妈在4-5个月左右添加,即便如此也过早。辅食添加的过早易引发过敏,可能造成宝宝一辈子对某些食物过敏。宝宝的消化系统、肾功能尚未健全,过早添加重肾脏负担。辅食势必造成宝宝对奶摄取的减少,破坏营养平衡。

美国儿科协会和世界卫生组织,建议6个月添加辅食。当然,这不是绝对底线,出现以下现象的宝宝,可以添加辅食:宝宝有能力表达拒绝,用扭头表示不想吃。宝宝能够独坐。对大人吃饭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且能够伸手抓住食品。

2.怕吃不饱,辅食加的过多过稠,导致便秘或排便过多。

辅食添加次数过多,排便次数和数量均多,说明所喂辅食超过宝宝自身消化吸收能力。

3.蛋黄、果汁加的过早。

蛋黄极易过敏,易引起消化不良(便秘),而且营养成分单一。而果汁并没有特别多的营养价值,反而容易让宝宝过早喜欢上甜味,干扰喝白水的兴趣,也易造成厌奶,而且对牙齿不好。

婴儿的第一口辅食一定是营养米粉。蛋黄要满8个月添加,用全蛋做的鸡蛋羹更是要1岁以上才能吃,蛋清是高致敏食物。果汁能不喝就不喝。

 

4.不吃蔬菜。

便秘的宝宝太多太多了,好多宝妈说,七八个月宝宝严重便秘到排便时肛门出血,一问,大多是不吃菜或吃菜很少。不是宝宝不爱吃菜,他们还小,还没有建立起挑食的味觉,而是大人没意识到蔬菜如此重要。适应了米粉后的宝宝,每一顿辅食都要有绿叶蔬菜。

5.两顿奶中间加辅食,90%以上的妈妈都是这样错的。

两顿奶中间加辅食,孩子还没饿,本来就对辅食兴趣不大,这样更不爱吃饭。孩子长期没有“饥”和“饱”的概念,胃肠功能也会下降。提醒家长,应在每次吃辅食后立即喂奶,一次吃饱,不能少食多餐。

6.加辅食后减少奶量。

许多妈妈加一顿辅食,就替代了一顿“正餐”—奶,这样是不对的。1岁半以前,奶是宝宝的主要营养来源,而不是饭。6个月-1岁的宝宝应保持不少于每天600至800毫升奶。1岁-1岁半每天不少于400至600毫升奶。既使孩子非常喜欢辅食,也不能喧宾夺主。保持奶的入量,才能保持营养的基础。

7.用奶冲调米粉,加重负担,影响吸收。

为宝宝冲调奶粉最好用水,不要将母乳和配方奶粉混合在一起冲调。食物中的营养元素混合在一起,不仅不会增加营养,还会影响孩子的消化吸收,宝宝也不知不觉摄入过多食物,易造成肥胖。

 

8.不吃婴儿米粉,吃粥、面条或自制米粉,营养不足。

有许多家长认为自制的一定比买的强,因此米粉也自制给孩子吃。自制米粉明显的缺点就是营养不足!比如,6个月以上的婴儿必须要吃高铁的米粉,市售米粉都会添加铁,而自制的铁含量明显不足。

不少妈妈认为米粉吃了一两盒宝宝不爱吃就不吃了,以面条或粥代替米粉,道理同上,这些主食的营养都没有婴儿米粉全面。1岁以下仍应以米粉为主要辅食,面条和粥等为辅。建议,有条件米粉可吃到2岁。

9.很早就吃成人食物、固体或半固体食物,吃的多拉的也多。

很多妈妈说孩子辅食吃的多,一天拉三四次,体重没怎么增长。其实是给宝宝吃的食物太粗大了,小婴儿没长磨牙之前并不具备咀嚼能力,吃进去也排出去了。磨牙长出之前,应以泥糊状为主。包子、饺子、饼、米饭,都不应在磨牙萌出前食用。

10.过早加盐和糖。

辅食味道较淡,宝宝味觉本身还不够敏感,接受辅食本没问题,大人觉得淡给孩子加盐,或给孩子尝大人食物,哪怕只有一点,都可刺激婴幼儿味觉的过早发育。一旦喜欢上大人饭菜的咸淡味,就很难再接受平淡的婴儿食品。

11.品种太单调或太多。

有的八九个月的孩子只吃米粉和馒头,而更多的宝妈是宝宝刚开始吃辅食,就急于加特别多的品种,恨不得菠菜、西兰花、胡萝卜、肉全都加进去。每种食物都需要3-7天的适应期,才可以加另一种食物。

宝宝喂养是个大问题,家长一定要重视了,小宝宝正处在生长发育失去,营养全面、均衡、科学非常重要,宝宝辅食的添加不仅仅是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同时也能够以后的断乳做好准备,训练宝宝的吞咽能力,以及咀嚼功能利于颌骨的发育和牙齿的萌出。

485 +1

来源: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