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位于建康路水游城的“创艺宝贝”早教中心突然关门,为孩子预付了教育费用的家长们,至今没能讨回损失。记者追踪采访时发现,此类“预付款消费”纠纷在南京发生已不止一起。法律界专家指出,“预付款消费”纠纷频发的原因,是对其监管上还存在制度漏洞。
“预付款消费”风险高,纠纷频发
今年4月,市民王先生预付9134元,与水游城“创艺宝贝”早教机构签订了72节课的协议。11月初,他突然收到早教中心短信:水管坏了,孩子的课程暂停一下。与此同时,还有200多名家长也收到这样的短信。
等了两星期后,发现该早教机构还没通知复课,不少心急的家长上门打听情况。结果发现,早教机构大门紧锁,墙上还贴一张房屋出租方贴出的“告家长通告”:该早教机构已半年没交房租,双方已解除房屋租赁合同。随后又有家长发现,因水游城“创艺宝贝”严重违约,早在去年11月,上海总部已经停止对其授权,双方不存在任何关系。
“也就是说,从去年11月开始,这家早教机构一直在冒充‘创艺宝贝’违规经营。”家长们说,老板跑了,找不到人,他们只好报警。警方出面后,本月6日,老板这才出来与家长们见面。
这家早教机构的老板毛某承认,因经营不善,他们已无法进行下面的课程。但毛某同时表示,他会想尽一切办法,全额退还剩余课程预付款。
“水游城这家早教机构引发的纠纷,是典型的‘预付款消费’纠纷。”市消协有关人士说,预付款消费就是由消费者预先付费,然后延期消费其服务和产品。此类消费模式在百货零售、美容美发、休闲健身等行业比较盛行。
该人士指出,因为预付款后,主动权掌握到了商家手中,其消费风险一直很高,近年来,由此产生的消费纠纷频发生。比如,2010年10月底,在南京有几十家连锁的“齐越美容美发”店突然关门,不少消费者预付的费用打了水漂;
2011年10月底,位于新街口、湖南路的“那玛瑜伽馆”一夜之间人间蒸发,不少会员花数千甚至上万元购买的消费卡顿时成了一张废卡;
2012年8月,已经营了近10年的“小豆丁”早教中心,在南京的所有连锁机构突然关门,450名学员损失300多万元。这些问题至今没有解决。
“预付款消费”纠纷为何频发?法律界有关人士指出,其主要原因是,针对这一消费模式的监管还存在制度漏洞。
玄武法院副院长吴小晗指出,他根据以往审理的类似案件发现,“预付款消费”是以消费者对商家授信为基础,那么凡是开展这一业务的商家,商业信用就十分重要。换言之,只有具备较高商业信用的商家,才有资格开展这种业务。但对商家信用的把握,仅凭消费者建立在消费经验基础上的判断是不够的,还需要政府监管部门、行业协会、有资质的信用评估机构为消费者提供判断依据。
吴小晗说,2010年6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对“支付宝”这类开放式的预付款消费模式实施监管。但这一规定并未将百货零售、美容美发、休闲健身、早教机构等商户开展的预付款消费模式纳入管理。也就是说,针对这一消费模式的监管,还存在制度漏洞。因此,商务、工商、税务等监管部门应联合起来制订相关标准,对此类消费模式中商家与消费者双方的权利与责任进行规范,堵住监管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