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人皮面具:玩具还是罪犯帮凶?

产品

2013年12月04日

“人皮面具”:玩具还是罪犯帮凶?

《碟中谍》中的“人皮面具”

《碟中谍3》中的“人皮面具”

《碟中谍3》中的“人皮面具”

近来,我国警方破获的多起案件显示,原本用来娱乐消遣的“人皮面具”屡次被不法分子利用—易容作案,成为干扰破案的一种手段。调查发现,这类假面具产品在互联网上销售火爆,与其配套的化装教程也唾手可得。而按照现行法规,包含犯罪风险的“人皮面具”只属于玩具范畴。对此,相关专家怎么看?

“人皮面具”应该被禁止

张 鸣(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过去看武侠小说,常提到易容术,说是擅长此术的人,可以轻易把自己变成自己所需要的人的模样,人鬼莫测。当然,是不是有这样的技术,我不知道,在现实中,似乎也没看见过。但最近热销的玩具—硅胶人皮,却给警方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现在由于摄像头很多,为破案提供了很多便利。即使没有摄像头的地方,警方也可以靠目击证人,提供破案的线索。但是,很多戴“人皮面具”作案的犯罪嫌疑人,可以在瞬间改变自己的面目,以至于摄像头和目击证人都基本没用了。说起来,现在的“人皮面具”,做得真的很好,人戴上之后,粗粗一看,还真的不辨真假。不像过去那种猩猩、鬼脸之类的面具,即使你戴上去作案,作伪的痕迹太明显,容易引起怀疑。

当然,目前的有关法规,还没有禁止生产硅胶仿真“人皮玩具”的条文,而且这种所谓的玩具,也的确挺受欢迎的,市场前景不错。但问题是,这样的面具,的确为那些作奸犯科之人,提供了方便。尽管禁止生产这样的面具,会对生产厂家造成一些损失,但如果戴面具作案的人迅速增加,大量民众的生命财产遭受损失,权衡利害,禁止这样的面具生产,应该是上策。毕竟,没有什么比民众的生命财产损失,更为重要了。

这样的事,还给我们的厂家,尤其是玩具厂家提了个醒。我们很多玩具,其实都有类似的性质,比如仿真枪,如果逼真程度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不应该生产,因为有人会用这样的枪去抢劫,被抢的人,一时半会也辨不清真假,犯罪也就得逞了。“人皮面具”也是如此,这样的玩具,等于给有意作恶的人,提供了简易的易容术,得以让他们在犯罪之后,轻易逃脱,给警方的侦破造成障碍。

关于玩具生产,以往人们注意的,往往是产品的材料、性能、形制和尺寸对儿童的潜在伤害,但是每每忽略了某些产品可能成为犯罪分子的工具这一方面的可能性。厂家和监管部门应该知道,无论生产什么,都应该把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杜绝可能的隐患,否则就是对民众不负责任,这样的产品,就算有再大的市场利益,最终也是行不通的。

玩具本无罪

乔新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戴着面具生活,只不过有些人的面具比较真实,有些人的面具比较虚假而已。记得有一次到电视台录制节目,在演播大厅里看到一个素不相识的女孩儿。可是,等到化妆之后,我才猛然发现,刚才看到的女孩儿就是身边的一个熟人。这种现象可能很多人都经历过。所以,不要害怕面具,因为每个人都戴着面具生活;不要害怕人造的面具,因为现代的化妆术,早已把人打扮得真假莫辨。

最近安徽蚌埠警方破获了一个盗窃团伙,在他们的作案汽车里搜查到市场上出售的“人皮面具”。这些犯罪嫌疑人利用“人皮面具”易容作案,给侦查机关带来了不小的难题。事实上,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只要犯罪就会留下印记,不管如何改头换面,也都难逃法律的审判。

前段时间,一些银行规定佩戴墨镜和鸭舌帽的顾客不得到储蓄点,他们害怕这些人实施抢劫作案。从预防犯罪的角度来说,这样做无可厚非。但是,依靠电子摄像设备破获案件,本身就是一种偷懒的表现。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对于那些形迹可疑的人,应当配备“保安”,让他们时刻感受到“安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预防犯罪,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打击犯罪。当然,从便民角度来说,如果善意地提醒顾客,以自己的真实面目出现在营业大厅,那么,至少可以给人以安全感。但是,银行的保安只能善意地提醒,而不能强迫命令。同样道理,对于那些购买“人皮面具”的公民来说,也只能善意的规劝,而不能强行取缔,毕竟这只不过是一个玩具而已。

现实生活中有两种假设:一种是假设人之初性本善;还有一种是假设人之初性本恶。如果认为人最初性本善,那么,在制度设计的过程中,就会有意识地与人为善;反过来,如果认为人之初性本恶,那么,在制度设计的过程中,就会有意识地与人为恶。在过去的日子里,行政机关习惯于假定人之初性本恶,把每一个公民当作犯罪嫌疑人看管。现在我们才终于意识到,只有让自己的心中充满阳光,把每个人假设成为善良的人,在待人处事的过程中才会传递温暖。从表面上来看,“人皮面具”给侦查机关带来了麻烦,但是,只要提高破案水平,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那么,破获类似案件并不难。侦查机关千万不要把自己的责任推卸给公民,给他们增加不必要的负担。假如每天大家都必须素面朝天,那么,这个社会或许增加了安全,但是,人们的生活就会变得黯淡。

笔者的观点是,相信科学技术的力量,正义总是能够战胜邪恶,不要因为害怕面具,而赋予执法机关强制检查的执法权。

没有规则 谈何自由?

五岳散人(专栏作家)

话说现在我们对于面具的认识,一个是西方的超级英雄电影,里面的英雄们戴上面具就成为了另外一个人,就那个简陋的面具能让人认不出来,也算是超级英雄的一种特殊功能吧。再就是武侠小说里的面具,这个主要就是人皮面具了,拿条毛巾蒙在脸上不算面具,倒是比较像小贼。

最近有消息说,现代的“人皮面具”早就问世,戴上之后完全能不露破绽地变成另外一个人。对于多数人来说,这就是个好玩儿的玩意,对于极少数的人来说,这是个可以易容变貌做坏事的好物件儿。话说古代的“人皮面具”大概用的人也多不是好人,现代技术重现古代的辉煌,也算是拟古的一种。

实际上,超级英雄电影里那些英雄们基本都是违法的,倒不是说他们经常自己就把警察、法官的角色一个人扮演了,而是在很多国家里,在街上随便戴面具是违法的,除非是特殊情况或者节日,比如说万圣节或者化装舞会什么的。以真面目示人是一个社会题中应有之义,说真话也是应该遵循的标准,所以,很多国家平时不许这样那样,但也总是抽出一天满足一下大家的幻想。

说起来,“人皮面具”当然不会真是人皮的,只不过是随着我们人类材料学方面的提高而出现的一种代用品,与医用硅胶的作用差不多。但这东西在我们这里目前还没有很好的管理方式,依然是按照玩具在销售。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确实是玩具,就像大多数人也把菜刀当做工具、少数人用来砍人一样。

可我们知道,菜刀是不好总是实名制管理的,那是生活必需品,“人皮面具”却没有那么具备社会价值,禁止随便销售不会造成什么影响。有人可能会说,这不是剥夺了某些好人的某种乐趣么?从某种意义上确实是的,但我们的自由与社会的运转总是要有妥协与磨合,菜刀过度管理会令人不方便,但禁止随便销售“人皮面具”算是我们为社会的安定做出的牺牲,而这个牺牲并不算大。

这么说吧,我们在生活里总是要面临选择,有些让步是不能接受的,有些让步是可以接受的,自由在规则下才能实现,没有规则也就谈不上自由。

3D打印“变脸” 悲剧如何避免?

李 铮(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在吴宇森1997年执导的电影《变脸》中,尼古拉斯·凯奇吃尽了肉体上的苦头才改头换面。如今,只要你花上几百块钱,就能同样享受一把变脸的快感。“人皮面具”成为了互联网上的热销品,尤其在抢劫、盗窃犯中大受欢迎。这可绝对不是个好兆头。

“人皮面具”走红与3D打印技术不无关系。在3D打印技术普及推广前,制造“人皮面具”需要极为高超的手艺和特殊材质,绝对不是一般人消费得起的。但是如今,利用廉价的山寨3D打印技术,厂商制作面具的精细程度显著提高,结构更为贴合面部,时间和材料成本大幅降低。有国外科学家已经预计,3D打印将带来一个人造器官的热潮,在未来数年内,制造逼真面具的技术将得到大范围普及。

3D打印是今年全球炒得最热的技术之一,被人们普遍认为是下一次工业革命的核心。起初,人们总是看到这项技术的好处,例如,大量节省人工,鼓励设计创新,鼓励小作坊式的创业等等。但是最近,这项技术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也开始引发关注,除了人皮面具外,已经有人3D打印出了一把能要人命的塑料枪。也有人担心,“致命毒师”们会利用这项技术打印出新的合成毒品。说到底,3D打印与打印没什么关系,这项技术是一种“造物术”,意味着人类能够从分子甚至原子层面创造物体,而不需要经过复杂的化学或者物理过程。这确实是一场革命。

因此,这场革命所创造出的物品显然将超出现有安防体系的监控能力,甚至可能会危及整个社会或国家的安全。制造出手枪或面具只是开始,可以预见的是,如果人们最终能够达到从分子层面制造物体,那么用一般市面上可买到的化学品制造出新式炸弹、化学武器甚至小型核弹也是完全可能的。

监控和法律的升级可能永远追不上此类技术的前进步伐,但如果能在道德方面下功夫,我们也许能避免绝大多数悲剧。在生化技术、核物理产生突破时,科学家也曾担心这项技术会毁灭人类。正因为此,联合国才签订了若干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的条约,条约并非专为限制国家,而是针对有能力制造出类似武器的科学家,让他们从内心中控制住利用新技术制造破坏的欲望。

+1

来源: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