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的有毒奶粉事件再一次将人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婴幼儿产品的安全问题上来,关于近年来频现的“毒奶粉”,专家又是如何解读的呢?
统一、光泉的人工激素与避孕药的代谢物
此次“有毒奶粉”事件起因为统一和光泉的产品被验出含有人工雌激素与避孕药的代谢物。专家称,长期摄取上述药品可能诱发过敏,增加肝肾负担,且小孩受害程度,是大人5-10倍。
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
而“毒奶粉”正式进入人们视野则是在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经临床专家分析,婴幼儿在摄入含有高浓度三聚氰胺污染的奶粉后,可引起泌尿系统疾患。三鹿奶粉事件中,毒奶粉中主要含三聚氰氨,主要是厂商为了提高其含氮量,即检测的蛋白质含量。其危害主要有两点:第一,蛋白质为三聚氰氨所替代,奶粉没有给予小孩应有的营养;第二,三聚氰氨可能对未达到完全发育的孩子代谢功能有很大的影响,比如尿结石等。
雅培奶粉的肉毒杆菌
在8月份曝光的雅培奶粉,则是受肉毒杆菌的污染。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表示,肉毒杆菌本身不能对人类造成威胁,但有可能在厌氧环境下产生肉毒毒素,这就是杀手了,肉毒毒素可阻断神经末梢分泌乙酰胆碱,麻痹肌肉。朱毅教授还说道:“这次新西兰被肉毒杆菌污染的浓缩乳清蛋白粉,让大家想起来肉毒毒素致病性的本来面目。肉毒杆菌主要欺负1岁以内婴儿,婴儿的肠道微生态屏障还没有完全形成,正常菌群还不够强健,因此肉毒杆菌的芽孢要是进到婴儿的肠道内之后,它有可能生根繁殖,释放出毒素,毒素进入到血液以后有可能导致孩子神经痉挛或麻痹的中毒症状。”
恒天然的双氰胺
在今年年初曝光的全球最大乳制品出口国新西兰奶制品被检出含低量双氰胺,作为全球最大乳制品加工企业新西兰恒天然集团也是当中涉事企业。报道中称,之所以被检出含双氰胺(英文DCD),新西兰农民普遍会在牧场使用DCD,目的是防止硝酸盐等对人体有害的肥料副产品流入河流或湖泊。
双氰胺,也称二聚氰胺,是一种白色棱形结晶性粉末,可用作三聚氰胺的生产原料及医药和染料中间体。实验表明,三聚氰胺主要对膀胱和肾脏有影响,引发动物膀胱炎、膀胱结石、肾脏炎症等。
对于此次乳品检出双氰胺残留事件,新西兰第一产业部声明称,本次检测出的双氰胺“毒性比食盐还低”,民众无需过度紧张。乳业分析师宋亮介绍,虽然二聚氰胺在国际上都没有相关限量标准,但“二聚氰胺并不难检测”,其是制造三聚氰胺的原料,含量达到多大对人体有害,还有待研究。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认为,新西兰对内停用双氰胺相关初级产品,最主要的考虑可能双氰胺本身是不是存在更多潜在风险。根据现在人们的医学常识,人们认为双氰胺微量的含量并不会对人体造成多大的危害,甚至还宣称对人体的健康不会造成危害,但是它潜在的一些威胁和危险也许人们并不知道,所以新西兰的这种举动主要为避免潜在威胁产生,所以可能会针对双氰胺相关产品做进一步分析和评估,看看它的风险到底有多大,然后再进一步放开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