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晓文说,自己如今是阿姨妈妈 最喜欢的大夫。
童晓文
1963年出生,上海市同济医院妇产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政协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委员,上海医学会康复医学主任委员、妇科肿瘤学组副主任委员、盆底学组组长。
在童晓文看来,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在中国内地还未得到足够重视,一方面,患者出于羞涩或者认为这是老年的必然表现而不愿就医,或者因为治疗费用昂贵而害怕就医;另一方面,全国各地各家医院的治疗水准参差不齐,对此病缺乏了解。
2003年是童晓文成为德国首席手术医生的第五个年头,那时的他已是海外知名妇产科专家,积累了包括微创腔镜手术和微创盆底手术在内的丰富经验技术;而就在这一年,他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在我国外科学鼻祖裘法祖教授的推荐下,回国担任同济医院妇产科主任。
回国后,童晓文结合国外一系列先进手术理念和技术,填补了我国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疗领域的多项空白。为了打破进口植入产品的垄断地位,他所领导的团队通过多年自主创新手术方法和产品研发,大大降低了治疗费用,使得全国数十万名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以低廉的价格获得了治愈。
本着仁心仁术的思想,童晓文期望更多患者能得到有效救助,因此,当年刚归国不久,他就主持成立了国内第一家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培训中心,每年培训来自全国各地医生百余名,将他在国外掌握的“最好的医疗技术”以及原创性的研究毫无保留地在全国推广。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在中国内地还未得到足够重视和了解,一方面,病人的主动就诊率较低,这是由于患者出于羞涩或者认为这就是老年、分娩后的必经状态而不愿就医,或者因为治疗费用昂贵,以及对该种疾病的了解不充分而害怕就医;另一方面,全国各地各家医院的治疗水准参差不齐,有些医生依然保持固有的将脱垂器官‘一刀切’的治疗方法,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四方面的工作:提高大众认识、降低治疗成本、改进手术方式以及加强对全国各地医生的培训。”童晓文说。
老年女性“社交癌”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是中老年女性的常见病,又称盆底缺陷,主要包括压力性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等。压力性尿失禁是指当腹压增加(如咳嗽、打喷嚏、大笑、运动等)时发生尿液不自主流出的状态。盆腔器官脱垂包括阴道前壁膨出、子宫脱垂、阴道穹隆脱垂、阴道后壁膨出、直肠膨出等。
这种令人尴尬的疾病,又被称为“社交癌”,严重妨碍女性工作和社会活动。在经济发达国家,尿失禁比高血压、抑郁症和糖尿病等更常见,医疗费用已远高于冠心病、骨质疏松症和乳腺癌等。而目前中国女性PFD患者中,有就诊意识的不到1/3,患者对于这种病认知差,或者认为是老年的必然表现,或由于羞怯等原因,没有主动就诊,加之目前临床医生和护士对PFD了解和重视也不够,也是我国PFD的总体治疗水平低于国外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对国外来说,女性盆底学在中国内地还是一个新兴学科,“十年前,患者如果出现盆底疾病也许就只能靠吊两天抗生素消炎来缓解病症,基本治标不治本。”童晓文说。
1999年,还在德国行医的童晓文,利用短暂回国的机会,在协和医院完成国内第一例阴道无张力尿道悬吊术(TVT)治疗压力性尿失禁,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空白。
之后,童晓文又陆续将其他抗尿失禁手术及盆底重建手术带入国内。2003年童晓文率先开展了中国首例后路IVS术,2004年完成了中国首例Monaco、TVT-O手术……各种微创手术的引进,让中国的盆底治疗临床水平和世界站在了同一高度。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同济医院进行治疗PFD手术的手术量是整个北京全市手术量的总和,可以说我们这支队伍是走在同行前列的。”童晓文自豪地说。
独创“童氏术式”
拥有中、美、德三国医师执照的童晓文曾在海外奋斗十余年,2003年他受邀回国后,不仅引进了国外先进技术,还进行了创新性改良。
改良TVT-O及“童氏前路悬吊术”,是童晓文设计改良的两种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术式。其中,“童式前路悬吊术”简化了以往需要进腹悬吊或经阴道作远距离穿刺的手术步骤。以往类似手术路径复杂,有的需要进腹手术,有的要用金属钉固定于耻骨,有的要用专用穿刺设备等,不能做到真正的微创,且麻醉及手术操作要求高,并发症较多,一旦出现并发症术后处理麻烦。而“童式前路悬吊术”基本克服了这些缺点,可以在局麻下完成,扩大了手术的适应证。
针对盆底器官脱垂,童晓文等人设计出一种新的盆底重建方法—改良全盆底悬吊术。这是一种微创而又经济的盆底重建手术,手术操作不进腹腔,对肠道干扰少,术后患者排气早、进食早,手术范围小、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感染几率低。同时,使用国产手术器械还大大降低了手术费用。特别是手术保留了子宫,对年轻患者保持生殖功能意义重大,中、短期随访疗效满意。上海同济医院妇产科李怀芳教授对2005-2007年间该术式66例患者术后随访平均11个月发现,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等症状全部得到纠正,术后无院内感染发生,未观察到其他与手术相关并发症。
除了手术术式方面的创新,童晓文还意识到,昂贵的进口植入产品长期垄断了中国盆底重建植入材料市场,把广大病患拒之门外,也阻碍了学科发展。单单是进口治疗尿失禁的手术吊带和配套手术器械就要6000元左右,而治疗盆底脱垂的网片及配套器械需要1万-1.5万元。童晓文所领导的创新团队通过多年努力,通过自主创新手术方法和产品研发,极大地降低了治疗费用。
曾经有一位外地农村老年妇女来看尿失禁,当她得知手术材料费要几千元时,老人失望地说:“这个材料费用是我一年的收成,太贵了,这手术做不起。”老人失望的背影,再次激起童晓文创新的动力:“通过改进手术方法、手术器械,我们的手术费用已经大大降低,但是盆底功能重建手术所需网片还是要用国外公司的,这个费用也是很高的,我们一定要造出自己的网片,而且要和国外一样好的质量。”
就这样,他联合东华大学等机构开展研究。为了设计出一种更适合中国人群的手术方法,童晓文带领的年轻团队通过几年努力,独创童氏碟形网片悬吊手术、童氏后路悬吊术、全盆腔悬吊术-同济术式、改良TVT-O术、童氏前路吊床术等一系列“童氏术式”,同时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手术器械,承担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等攻关课题,获多项国家专利。这些研究成果,极大地降低了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费用,为全国数百万患者带来了健康和实惠。
“就拿治疗压力性尿失禁使用的吊带来说,我们自主研发的产品成本仅是国外产品的1/10左右,而且并发症少、效果好,目前正在临床试验阶段,已经进行完的物理检测结果都比国外的材料要效果好。”童晓文说。
此外,在妇科微创手术领域,童晓文还致力于推广对患者创伤更小的腹腔镜手术,并力排当时国内同行的异议,率先在国内开展了腹腔镜下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现在,在他的带领下,同济医院妇产科已成为国家级四级腔镜培训中心,通过腹腔镜完成90%以上的妇科手术。
培训医生队伍
早在十年前,刚归国不久的童晓文就主持成立了国内第一家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培训中心,不但把在欧美多年工作经验传授给来自全国各地的妇产科医生,还把更适合中国国情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治疗方法在全国各地积极推广。
“目前,对于盆底疾病的治疗各地区、各家医院的水准参差不齐,就像针对盆腔器官脱垂,还是存在一些医生在坚持简单的切除脱垂的器官和组织的旧观念。而我们需要推广和普及的就是盆底重建手术的现代策略,以‘整体理论’和‘吊床学说’为实践基础,强调以微创手术达到最佳效果。”
童晓文说,“一台器官切除手术需要两三个小时的时间,而我们所做的重建手术只需要40分钟的时间就能够完成,重建手术当然是更符合患者利益的手术,就像能够保肢,患者肯定不想截肢一样,问题就是患者和一些医生对于这项技术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而我们做的就是新技术和新观念的推广。”
每当外院医生遇到棘手难题时,童晓文再晚再累也要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协助解决难题。一次上海一家医院的盆底手术病人出现了严重并发症,患者臀部形成了一个窦道并长期不愈合。病人非常痛苦,还和医院发生了医疗纠纷。对于这类病人,一般医生都避之唯恐不及,童晓文却收下了病人并亲自手术,解决了病人的痛苦并缓解了病人与那家医院的矛盾。
曾经科里有些医生担心童教授把技术都传给外院,病人就不会来同济医院了。童晓文半开玩笑地说:“这是我追求的,我希望你们都比我做得好,我什么都不用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