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生政策仍然需要一个准备的过程,由于全社会对优生优育的重视,政策放开的效应应该会逐步释放出来,有一个过程,不会在全城立刻出现生育高峰。”昨天下午,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钟东波在回应记者关于“单独”两孩是否会给医院带来巨大冲击的问题时表示,二级和一级医院产科的承载量并没有饱和,服务潜力也没有充分发挥。
现状
妇产医院明年6月建档已满
据了解,按照目前的正常程序,“准妈妈”们想要顺利生产,通常在怀孕三个月左右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生育服务证》、《北京市母子保健健康档案》等一系列证明,到医院的妇产科建档,完成怀孕到生产的十多次产检,并在建档医院进行生产。然而现实情况却不尽如人意。
在北京妇产医院,由于床位极其紧张,很多即将临盆的孕产妇甚至只能在楼道搭起临时病床,挂号处排着长队,很多前来挂号建档的孕产妇家属甚至需要半夜一点就到医院排队。然而由于建档及床位限制,11月6日,妇产医院就发布通告,称该院预产期2014年6月底以前建档已满。这意味即使孕产妇挂了号,也不能建档。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协和医院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等几家热门“生产”医院。因“一床难求”,“准妈妈”们往往刚一确认怀孕,就要急忙到自己心仪的医院“占领”床位。
医院
等待整体调控增加产科数量
那么,“单独”两孩放开的政策是否会加剧“一床难求”的局面?又是否会对本已人满为患的医院带来更大的难题?
记者昨日从一些三级医院方面获悉,由于医院床位有限,医务人员的数量也是根据床位比例而定,因此整体资源面临紧缺的难题,“单独”两孩政策放开后,不少医院也在等待卫生局、计生委等相关部门能够从整体上对北京市的产科医疗资源进行调控,增加全市产科的数量和空间。
官方
二级和一级医院产科承载不饱和
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钟东波对此表示,据他了解,针对“单独”两孩放开的政策,政府相关部门正在进行研究。面对目前产科“爆满”的问题,他认为既有总量不够的问题,也有结构失衡的问题。虽然很多孕妇都愿意到三级医院去分娩,但其实北京市很多二级和一级医院产科服务的潜力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承载量也并没有饱和。
“现在大部分的专家都认为正常的分娩没有必要一定要到大医院,在二级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就可以完成。”同时,钟东波提出,即使“单独”两孩会带来一定生育数量的增长,只靠三级医院来解决,也是既不现实也不合理的。下一步卫生局会继续推动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的衔接,通过加强指导和建立通道,提高二级医院的服务水平,遇到紧急情况,可以迅速转到三级医院,希望能够加强社会对二级、一级医院的信任,缓解生产压力。
计生回应
区县计生部门开始走访评估
政策实施等待计生法规修改
“单独”两孩政策放开,放权各地,本市何时能实施?截至记者昨晚发稿,北京市计生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实施新政尚无时间表。
北京市计生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市计生委将积极贯彻《决定》的相关部署,但暂时还没有时间表,具体情况正在研究。
关于“单独”两孩政策的放开在北京市并非毫无准备,部分区县基层计生部门此前已进行过关于“单独”夫妇是否有意愿生育二胎等一些基础评估及分析工作。但最终的具体办事流程、服务措施等的修改仍需等待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指示。
同时,记者从基层计生部门了解到,他们已经从新闻上获知了“单独二胎”放开的消息,正在等待国家卫计委和北京市人口计生委出台时间表和具体的办证流程等。针对前来询问“单独”两孩办理事宜的市民,基层卫生部门的回答目前仍然是“尚无具体时间表,还需要等待市人大对现有的计生政策进行最终的修改决议”。
市场影响
为卖大户型 “二胎”作噱头
“‘单独’放开,二胎买房要趁早!”“二胎政策放宽,96-157全优四房,专为两个孩子而来。”“单独”两孩政策放开消息爆出当晚,立即就有嗅觉敏锐的房地产商在某门户网站上打出广告,吸引有此类需求的客户。
“钱还是那些钱,但住的人口多了,必然导致对房屋设计的性价比要提高。” 据多年从事房地产营销工作的业内人士介绍,“二胎”政策的放开有可能会在未来几年内导致学区房、多居室户型房产持续走俏。首先,一批房屋面积不算大,但可以分割出婴儿房、起居室等多种功能的中小户型可能会走俏。其次,考虑到会生二胎的家庭一般经济条件较好,同时由于照顾孩子的压力变大,需要老人帮忙,很多二胎家庭将面临一家三口变身一家六口的尴尬情况。从长远考虑,周边配套设施完善、特别是具有优质师资力量的学区房虽然价高,但势必会更加抢手。
专家说法
基层计生部门如何落实是重点
“单独”两孩放开何时正式实施?如何界定生效日期?如何判断“单独”夫妻?办理程序是否能够简化?伴随着国家“单独”两孩政策的放开,一系列具体实施办法和服务措施能否快速到位,真正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便利,成为了不少关注此项政策发展的“单独”夫妻及计生专家心中的疑问。
对此,北大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此前曾在媒体采访中称,生育政策的完善为卫计委的责任和职能的加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策完善后,卫计委的工作会更多,包括如何识别单独家庭、政策的配套措施、对失独家庭的关爱等。同时,他也判断,在省、市一级,生育政策调整从配套文件下发到细则出台,再加上人大调整计划生育条例,最快也要三个月到半年时间。
在省、市政策调整和完善的过程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关注政策发展进展的家庭前来咨询,对此,计生专家曹景椿表示,如何进一步加大基层计生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增强基层计生工作人员对于政策调整后的具体工作步骤、内容的了解,以及更加注意服务百姓、倾听公众新的意见和反馈,是一段时间之内,计生部门应该格外注意的工作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