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质为PC的奶瓶。
本月1日起,欧盟正式禁售含有双酚A的塑料奶瓶。消息一出,立即在我国消费者中引起反响。早在去年12月欧盟做出这一决定时,本报即进行了报道,并对扬 州市场展开调查,发现塑料奶瓶占据了我市八成左右的奶瓶市场。昨日记者再次走访发现,含双酚A的奶瓶不仅依然热销,且大多数均未明确标明是否含有双酚A。
市场调查
玻璃奶瓶开始受追捧
昨天上午,秋雨路一家母婴用品商店,两位女士正在挑选购买奶瓶。其中一位在挑选好某品牌的玻璃奶瓶后,对另一位女士说:“管它摔不摔得坏,玻璃的反正是最安全。”
这位女士姓马,儿子3周岁,在得知含双酚A奶瓶可能“有毒”并致宝宝性早熟后,也不管给儿子用的奶瓶究竟含不含有这种物质,“赶紧去给他买个玻璃的。”
和马女士一样,多数使用塑料奶瓶的家长,都不由得紧张:“以前就觉得塑料奶瓶经摔,就一直用。哪想到还有这个隐患?”他们把瓶子翻过来倒过去地看,想看看上面有无标识,结果一无所获。这样一来,心里反而更加紧张了,“赶紧去换玻璃奶瓶”。
安全隐患
仅一成塑料奶瓶明示
昨日,记者走访了国庆路、秋雨路的婴幼儿用品店,以及几家超市的婴幼儿用品专柜,发现我市婴儿奶瓶的种类繁多,价格也从二三十元到上百元不等。在材质上,仍以塑料为主,玻璃奶瓶略少,不过相比去年12月时已增加不少。有商家表示,这主要是考虑到市民对塑料奶瓶安全性的信任程度在下降。
记者仔细观察这些塑料奶瓶发现,绝大多数都没有标明是否含有双酚A。在市区一家超市里,货架上摆放了约有20种塑料奶瓶,标注“本产品通过双酚A测试”或者“不含双酚A”字样的,仅有两种,只占一成。
大部分奶瓶的外包装上,都只是标注瓶身材料为“聚碳酸酯”或“PC材料”。而事实上,聚碳酸酯即为PC材料,且多含双酚A。另有一些奶瓶将双 酚A用英文缩写BPA表示。另外,在一些婴幼儿用品店出售的进口品牌奶瓶,所有包装及说明均为英文,是否不含双酚A,多数市民无法在购买时了解清楚。
挑选犯难
是否含双酚A搞不清
如何为宝宝挑选不含双酚A的奶瓶?有专家指出,这可以通过瓶身上的一个三角标志来辨别。据了解,每个塑料都有代号,标有1、2、4、5的比较安全实用;如果三角标志中间有一个“7”或者“58”,同时在下面写着PC,该产品就有可能含双酚A。
这是因为,“7”代表PC和所有其他类别塑料,不过也并非所有7都如此,一些混合材料也在此类。而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2008年10月1日新实施的《塑料制品的标志》,140种塑料名称都有一一对应的代号。PC材料对应新代号是“58”。
但是记者发现,市面上的不少塑料奶瓶都是用纸盒包装,只能看到不足一半的瓶身,有时找半天都看不到三角标志在哪里、标志中间又写的哪个数字。
对这一疑问,商家多表示,他们也并不清楚如何区分这些塑料奶瓶是否含双酚A。他们建议:“如果存有疑问的话,就买玻璃的,或是标注清楚不含双酚A的。”
专家建议
购买应首选玻璃奶瓶
我市一不愿透露姓名的性早熟研究专家告诉记者,对于塑料奶瓶会释放双酚A,并影响婴儿发育的说法,目前仍存在争议,各国学者说法不一。但以其临床经验来看,双酚A确是导致婴幼儿性早熟的一大元凶。
“一般来说,对于仍处于哺乳期的性早熟患儿,我们首先建议家长对其更换奶瓶。不好说是否就是奶瓶材料中的双酚A导致了性早熟,但很多患儿也确实在更换奶瓶后,症状很快就得到了控制。”
她建议,出于谨慎考虑,家长们可将大品牌的玻璃奶瓶作为首选。而且,玻璃奶瓶相对塑料奶瓶,冲洗更为方便,也更易消毒。
如果选择了塑料奶瓶,哪怕是标明不含双酚A,也要定期更换。这是因为,在使用过程中会造成刮痕,而这些刮痕中极易藏匿细菌。另 外,消毒时温度不要超过100℃,也不要将奶瓶放在微波炉中消毒。塑料奶瓶在反复消毒后会磨损老化,溶出的双酚A就会增多,所以使用几个月就要更换。 记者 苏扬
最新进展
我国正评估双酚A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李宁介绍,双酚A是生产包装材料的一种物质。目前我国正在清理包装材料,也出台了征求意见稿,稿中也规定 我国未来的婴幼儿奶瓶不能使用双酚A。国家食品安全委员会也在做一项工作,对目前可能使用了双酚A的婴幼儿奶瓶做一些研究,并进行相关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