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消息】自从国内先后出现“三聚氰胺奶粉”、“激素奶粉”,国产奶粉遭遇信任危机,部分粤东市民越来越倾向于购买进口的婴幼儿奶粉,然而使用进口奶粉,并没有百分之百解除“奶粉危机”。国家质检总局于近日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在今年3月至8月检测出的不合格入境食品中,进口奶粉占据逾九成之多,而进口婴幼儿奶粉又占到不合格入境奶粉的七成,其中以原产地为澳洲最多,菌类、重金属超标为不合格的主要原因。
部分粤东市民表示,国产奶粉售价大多比进口奶粉便宜近五成,但是近年来频发的“奶粉事件”使得越来越多的市民对国内几大品牌的奶粉望而却步,宁可自己节 衣缩食,也愿意多花近一倍的价钱购买进口奶粉,粤东奶粉市场开始出现“崇洋媚外”的消费趋势。而此次国家质检总局的检验结果却给粤东市民敲响消费警钟 ———高价格不等于高质量。
今年3月至8月,进境不合格乳品总量共670余吨,其中奶粉(包括全脂奶粉、婴幼儿奶粉、妈妈奶粉等)数量最多,总量628.785吨,占不合格入境食品的93.8%。上述进入黑名单的洋奶粉中又以婴幼儿类奶粉居多,不合格总量达453.55吨,占入境不合格乳品的67.68%。据悉,上述不合格进口乳品的原产地主要来自11个国家,包括法国、澳大利亚、西班牙、美国、意大利、荷兰、丹麦、新西兰、新加坡、德国、英国。
其中不合格批次产品最多的是法国,主要涉及类别为奶粉、奶酪和干酪;其次是澳大利亚,种类涉及奶粉、酸奶等。不过,被检不合格的婴幼儿奶粉,数量最多的 来自澳大利亚,总重量超过200吨。国家质检总局对上述进口婴幼儿奶粉被检不合格的原因描述,分别是菌类超标(包括霉菌和酵母菌超标、大肠菌群超标、酵母 菌超标等)、检出阪崎肠杆菌、检验出亚硝酸盐超标,此外,还有锌、磷等被检出不符合规定。专家表示,锌超标或过量会抑制机体对铁和铜的吸收,并引起缺铁性 贫血;而误食亚硝酸盐会引起中毒,阪崎肠杆菌更可能令新生儿致病,严重者可引起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败血症、脑膜炎等。
今次检验结果亦提醒粤东市民不要盲目追求进口乳制品, 有些国家检验标准不高,直接导致进口产品同样存在质量安全问题。专家表示,虽然查处的进口不合格乳品达670余吨,但还占不到我国进口乳品的0.2%,况 且经过我国海关部门严查,只要是出问题的产品,即刻被销毁或退货,在我国市场上销售的进口乳制品都是经过检验合格的,粤东消费者大可不必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