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日前发信警告雀巢食品公司,指公司一款婴儿奶粉的钙及磷含量低于法例规定。
警告信中指出,他们在今年5月巡查公司在威斯康星州的生产厂房后,测试GoodStart系列其中一款婴儿奶粉,发现样本的钙及磷的含量都低于法例规定和奶粉罐上的标示。
美国规定每100千卡路里的婴儿奶粉,钙含量不得低于60毫克,而雀巢该款奶粉样本的钙含量为58.6毫克,罐上标示的钙含量则为64毫克。另外奶粉样本每100千卡路里的磷含量为29.4毫克,低于法例要求的30毫克,而罐上标示的含量则为36毫克。
当局给予雀巢15个工作天,订出解决方法并制定防止问题重现的方案,但没有提及受影响奶粉的数量。
雀巢后来则发表声明,公司自行进行的测试显示奶粉的钙及磷含量均达法例要求,正与当局合作了解两个测试存在分歧的原因。
相关报道
儿童食品质量抽检: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昨天(05.05.25),浙江省工商局公布了近期该省市场儿童食品质量抽检报告,其中知名的“雀巢”奶粉赫然被列入碘超标食品目录。
“六·一”国际儿童节即将来临,该省工商机关为此专门对温州、宁波、湖州三地市场的儿童配方乳粉、儿童配方米粉、膨化食品等三类商品进行了监督抽查,结果显示儿童配方乳粉合格率为91.7%。
抽检结果:名牌“雀巢”赫然在目
在不合格产品中,抽检报告提及:“在此次乳粉抽检中发现了一个新问题,即元素‘碘’含量超过国家标准要求,如标称(黑龙江)双城雀巢有限公司生产的‘雀巢’牌金牌成长3+奶粉。”但该省工商机关未公布该品牌碘超标的具体含量。
据了解,双城雀巢有限公司是由瑞士雀巢公司与双城市乳食业公司共同投资兴建的合资企业,1990年6月建成投产。
根据国家卫生部1994年2月批准的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显示:婴幼儿食品中碘的含量为250~680μg(微克)/kg。有关专家表示,国家标准对每100克奶米粉的碘含量要求是30~150μg。浙江工业大学生环学院食品研究所教授丁玉庭说,过量食用碘同样会发生甲状腺肿大,只是症状会较缺碘导致的结果稍轻。相对而言,儿童比成人更容易因碘过量导致甲状腺肿大。
“雀巢”表态:调查后再公布详细情况
得知这个检测报告后,“雀巢”在我国大陆的公关代理———北京环球公关公司昨天表示,雀巢公司已经知道了这个事情,并且非常关注。该公关公司认为,“雀巢”食品一向对消费者负责任,一定是安全的。但公司也会积极配合工商部门,妥善处理该起事件。目前该公司正在调查“碘”超标事件,详细情况的公布可能还需一段时间。
浙江省食品质量监督检验站站长许荣年是此次产品检测参与者之一,他表示,抽检批次的“雀巢”产品碘含量确实超标,但离人体最高耐受性还有一段距离,因此短期食用对人体影响不大。除了长期大量食用者,大家不必过于恐慌。
浙江工商局:不合格产品须先下柜
据悉,目前该省工商局已通报各地,要求对销售不合格儿童食品的经营单位予以立案调查,依法暂扣不合格商品;不合格儿童食品生产厂家生产的同类不同批次商品必须先下柜,抽样送检,待检测合格后才可重新销售。
郑州工商局公布:雀巢美极鸡粉抽检不合格
近日,郑州市工商局向社会公布了今年一、二月份对与消费者日常生活相关的鸡精、味精产品的抽检结果。雀巢美极鸡粉、味好美鸡粉等众多知名品牌赫然出现在不合格产品之列。
针对此事,雀巢(中国)有限公司助理公共关系经理何彤昨天下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抽检使用的检测标准是不够规范的,目前鸡粉的标准还没有出台,而郑州工商局方面却用鸡精的标准去检测鸡粉,其实这完全是个误会。
何彤表示,目前雀巢方面正在与郑州市工商局进行交涉,并已经发出了书面的说明,交涉的结果雀巢方面也将在第一时间向外公布。
多家粤本土企业上榜
据介绍,此次抽检是郑州市工商局委托国家轻工业食品质量监督检测郑州站、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等检测单位进行检测的,其中鸡精类样品38个批次,其中不符合行业推荐性标准的样品27个,合格率仅为29%;味精抽检21个产品,其中不合格样品4个,合格率为81%。
在不合格名单当中,除了雀巢美极鸡粉、味好美鸡粉等知名品牌外,一些广东本土企业“也榜上有名”。其中包括:广州沙利来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沙利来227g/袋鸡精调味料与1000g/桶沙利来鸡粉;珠海市益力集团调味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雅鲜454g/袋鸡精;东莞市万江和顺食品调味厂生产的227g/袋妙奇鸡精调味料;东莞市美味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227g/袋百味佳鲜鸡精;东莞七宝一丁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100g/袋七宝一丁鸡精。以上产品均是谷氨酸钠、总氮两项指标不合格。
据工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对本次抽检出的不合格商品,工商部门已经进行了暂扣、下架、封存,对销售不合格商品的经营者将依法进行处罚,以确保消费者放心消费。
雀巢:鸡粉不同于鸡精
3月9日下午,雀巢(中国)有限公司广州地区公关经理林小姐来电回复记者时表示,其实鸡粉和鸡精完全是不同种类的食品。
林小姐称,在国家没有出台鸡粉标准之前,雀巢一直严格按照企业的标准执行,该企业标准也经过了东莞市质检局的备案。按照雀巢企业标准要求,鸡粉的“总氮”含量要大于0.5%,而此次郑州市工商局抽检的结果是总氮的含量为1.82%,是完全符合企业标准的。
3月9日雀巢还特地向本报发来了其在东莞市质检局备案的企业标准证明,同时,雀巢方面还出具了中国调味品协会关于“鸡粉标准目前正在制定,各企业生产的鸡粉调味料暂应按企业标准执行”的证明。
那么为什么郑州工商局会对雀巢公司登上了不合格名单呢?2004年7月1日出台的鸡精行业标准中规定:“鸡精产品的总氮含量不低于3%,必须含有鸡肉的成分”。如果郑州市工商局参照了鸡精标准去检测雀巢鸡粉,那么雀巢1.82%的总氮含量就肯定是“不合格”了。
其实,出现标准“张冠李戴”的现象直接反应出了我国鸡粉标准缺失而产生的弊端。据了解,鸡粉行业标准几年前开始起草,然而,“其他氮”含量是高是低成为标准争议的焦点,致使到目前为止该标准仍未出台。
“雀巢”了不起吗?是否转基因谁说了算?
长达两年多的诉讼,朱燕翎诉雀巢公司案陷入困局:转基因的事儿究竟谁说了算?
朱燕翎又败诉了。2005年12月27日,上海市虹口法院作出一审判决,驳回了朱燕翎的诉讼请求。
一个上海女子,几近固执地与全世界最强大的食品企业雀巢公司叫板,两次诉讼,朱燕翎还是未能达到她的目的。长达两年多的诉讼,朱燕翎诉雀巢公司案陷入困局:不含转基因,究竟谁说了算?
为何两个结果?
第一次诉讼发生在2003年3月,上海消费者朱燕翎将雀巢公司告上法庭,因为她发现,她为自己的孩子购买的雀巢巧伴伴,使用了转基因原料,而雀巢公司没有在产品包装上注明,朱燕翎认为雀巢公司侵犯消费者知情权。
为了确认巧伴伴中是否含有转基因原料,法庭委托上海市农业科学院转基因产品检验实验室鉴定。但在这个实验室中,同样的样品两次检测,得出的鉴定结果却不相同,原因是两次检测采用了不同的方法。
一次检测使用了中国农业部2003年5月15日发布实施的行业标准《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检测大豆定性PCR方法》,检测结果显示雀巢巧伴伴样品不含转基因成分。另一次检测,采用了巢式PCR方法,结果表明样品中含有极其微量的转基因大豆成分。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最终采信了巧伴伴不含转基因的结果,理由是:上海农科院的巢式PCR方法在检测手段和技术上是否具有领先性以及检测结论是否具有确定性,均未得到国家有关主管部门的审核认可,因此不能采用。
为何两种检测方法会得出不同的结果?记者采访了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基因工程与转基因安全研究室主任卢长明。
卢长明告诉记者,检测转基因成分有很多种方法,巢式PCR比较敏感,即使微量的转基因成分也能够被它测试出来。农业部标准中的普通PCR方法,“容忍度比较大”,适合于检测农作物、初级农产品及其加工品。
德国基因时代检验实验室中国区经理吴祝章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雀巢巧伴伴是一种精加工食品,其中含有二三十种成分,所以,普通的检测方法很可能无法检测出原料中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
既然农业部的标准和检测方法更适用于粗加工产品,而卫生部针对食品转基因的管理办法又没有可操作性,朱燕翎希望说服法庭参考国外权威检验机构的鉴定结果。原告方曾经把样品送往德国基因时代公司鉴定,它们认定雀巢巧伴伴是使用含有转基因成分的原料生产的。
德国基因时代是全球最大的转基因产品检验机构,1993年成立世界首家转基因产品检验实验室,并负责起草了大豆转基因检验ISO标准。
原告代理律师吴冬认为,目前,我国对食品中转基因成分的检测没有国家强制标准,只有一些行业推荐性标准,而行业推荐性标准是不具有普遍的强制执行力的。在国内,参照国际标准是有先例的,几个月以前,国家质检总局在检测“苏丹红”期间因为没有国家标准,参考了欧盟标准。
最严的还是最松的?
中国政府对转基因作物的态度一向谨慎,在食品领域,明确规定只要是转基因原料加工的产品,通通被认为是含转基因的食品。也就是说,一种食品中哪怕再微量的转基因成分,一旦被发现,就被认为是含转基因的产品。农业部明文规定,转基因大豆制成的大豆油必须在产品包装上标识,以便于消费者选择。
德国基因时代的吴祝章把这种对转基因产品“定性不定量”的定义,叫做“世界上最严格的定义”,在很多国家,特别是消费者抵制转基因食品呼声最盛的欧盟国家,对转基因食品的界定是“定量”的。
比如,欧盟规定,以0.9%为“界值”。国家环保总局南京环科所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曾参与我国加入《生物安全议定书》起草与谈判的薛达元解释说,以一块巧克力为例,在巧克力中,可能只有1%的成分是卵鳞脂,卵鳞脂来自大豆。如果在卵鳞脂中检测出大于0.9%的转基因成分,就认定这块巧克力中含有转基因成分,如果少于0.9%,就认为不含转基因成分。卵鳞脂中含有的这0.9%转基因成分,其实在整块巧克力中的含量是微乎其微的。
薛达元解释说,这样的规定是为了避免在检测过程中,因为事故,或者技术的原因,检测样品被转基因物质污染。他说,农业部正在研究完善国内标准。
承诺
技术是有上限的,对于一些食品来说,再先进的技术也无法检测出转基因原料的踪迹,这就需要其他的补救措施。
吴祝章介绍说,一些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经过高温,或者加入酸、碱加工,破坏了原料DNA。比如检测技术是无法从油和酱油中检测出转基因成分的,因为在加工的过程中,高温破坏了原料的DNA。
欧盟25个国家颁布了“可追踪”法规,规定只要能证明原料中含有转基因成分,即便产品中检测不到转基因成分,也被认为是含转基因的产品。中国农业部也有类似的法律规定。
如果按照这样的规定,雀巢公司必须拿出生产巧伴伴的所有原料不含转基因成分的证据,才能证明巧伴伴中不含转基因成分。
正是由于存在法规和技术的瓶颈,食品生产企业自己的承诺,成为一种弥补的措施,这些承诺对企业的行为是一种约束。
最近,世界第二大食品公司——果珍速溶饮料、麦斯威尔咖啡、奥利奥饼干的生产商卡夫食品有限公司宣布,从2007年1月1日起,卡夫在中国销售的产品全部不使用转基因原料,包括添加剂和调味料。雀巢公司至今没有在中国市场承诺不使用转基因原料,而它们在欧洲市场上,却已经做出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