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婴儿车上万童装上千 儿童用品价高惊人

行业

2010年08月30日

2万元的婴儿推车,1000多元的儿童大衣……1日就是六一儿童节,记者调查发现,儿童用品高价化、贵族化趋势明显,但仍有不少家长自愿被“劫”,追捧那些昂贵的儿童用品。

市场:儿童用品贵族化

记者31日在东街口、万象宝龙等多家商场超市看到,有各式各样的儿童玩具在销售,不少儿童玩具价格不菲。如一款儿童电动车要七八百左右,一些遥控直升飞机要四五百元。儿童服装同样价格不菲,有的甚至比成人服装还贵。在不少品牌童装店,一套童装都要300多元,一双童鞋要100多元,贵的则要两三百元。

记者还看到,儿童学习机的价格普遍在300元以上,如一款学习机近500元,一款电子琴要400多元。采访中,不少家长表示,现在单件儿童用品往往都要100多元,可是孩子身高年年长,服装年年换,长年累月算下来,一个小孩的花费比大人都要高。

一知名儿童用品公司福州分公司刘经理表示,福建家庭儿童产品消费力让他大吃一惊,前两天就有一位老顾客购买了一辆5000多元的儿童推车。一种纯手工制作的豪华婴儿车,售价要20000多元,主要是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卖,福建也有顾客要求订购,这出乎他的意料。

企业:儿童高端消费明显增长

“现在儿童产品价格升高,实际上与高端品牌和产品越来越多有关。”福州多家百货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前几年,阿迪达斯、耐克等品牌推出的童装进入福州市场,售价数千元的“四季缤纷”、“我爱我家”和丹麦“芙莱莎”等家居品牌也蜂拥入榕。“目前知名的国内外儿童品牌基本都已进入福州市场。”业内人士说,如今国内运动巨头李宁、安踏、361°、特步等品牌也开始推出各自的儿童用品,海尔集团也宣布将在全国推出3000多家海尔兄弟儿童用品专卖店。

福州东百元洪店有关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在儿童用品的销售中,中高端占了绝大多数,其中高端产品占三四成,很多品牌的童装售价都在200元以上,而儿童穿的大衣售价往往上千元,依然有不少消费者购买。刘经理也表示,他在福州从事儿童用品销售已有10年时间,他发现福州高端儿童用品的销售额逐年提高,特别是近两三年,购买千元以上儿童用品的市民很常见,如今该公司千元以上的儿童用品销量至少占30%。

福州多家商场有关人士表示,高端儿童产品销售出现明显增长,主要是因为市民生活水平提高、购买力增强,而且现在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数家长都愿意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条件,所以就舍得花钱。但也不排除部分家庭为了互相攀比盲目高消费。

一份关于中国儿童用品市场的研究报告认为,婴儿护理用品每年的增幅约8.5%,童车、自行车和骑乘车每年的增幅分别约13.8%、9.2%和6.5%,童装每年的增幅约16.7%。全国0至12岁孩子的每月消费总额超过35亿元,占家庭总收入的24%左右。

分析:高价背后隐藏高利润

采访中业内人士指出,儿童产品高价格的背后隐藏着高利润。

一位服装业人士表示,以儿童服装为例,高价必然带来高利润,儿童服装市场好多环节都存在高利润。不少品牌童装都是通过生产商、省级代理商、市级代理商、商场专柜(或专卖店)等渠道进行销售,每个环节都要赚取利润,最终导致价格被推高。比如某个童装厂商按3.8折供货给省级代理商,省级代理商则按4.8折供给下一级代理商,进入商场专柜后,商场又要按销售额抽10%至30%不等,此外,营业员又要按销售额抽5%至10%,这些成本最终转嫁给消费者,有了这些环节后,出厂价50元的童装卖到一两百元、甚至三五百元就不足为奇了。

该人士还指出,儿童服装价格高的原因还有一个,那就是儿童服装不能像成人服装那样大批量生产,因为考虑到儿童成长较快,因此童装生产的量较少,生产成本也较高,所以虽然童装用料要比成人装少,但定价有时也比较高。

另一位服装业人士则表示,跟成人服装讲究流行趋势不同,童装的款式不易过时,因此多数童装不像成人服装那样存在过时打折销售的风险,因此,同样是进一批货,童装的整体利润有时反而更高。

专家:儿童高消费不可取

福州金桥心理教育咨询中心罗胜发心理咨询师表示,从心理学上讲,10岁以下的孩子还没有形成攀比心理,对生活学习用品没有太高的要求。从这个角度说,其实真正消费的主体是父母,消费高档儿童用品折射的是父母长辈的消费观念。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家长们的这种行为并无不妥,但如果经济条件有限却盲目追求高消费,既给家庭造成比较大的经济负担,对孩子的成长也不见得好,可能会让孩子也形成攀比心态,形成过于讲究物质享受等不健康观念。

福州大学管理学院陈章旺教授认为,从营销学上看,只要有市场需求,商家就会针对性推出产品,儿童用品高价化甚至天价化的真正原因在于有消费者愿意购买。不过,从深层次分析,高价儿童用品热销其实很不正常,是一种畸形消费。因为“奢侈消费”、“面子消费”人群的观念是“不求最好,但求最贵”,现在社会比较浮躁,看到有利可图,厂家、零售商就重点销售高价产品,消费者也争相攀比购买高价产品,最终不但损害普通市民的利益,也损害行业利益。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对儿童用品市场进行规范和引导,就像此前出台政策规范月饼市场一样。

+1

来源: 作者:tim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