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病科副主任医师 武楠
本报记者 田雨汀
俗话说,“肝好人不倒。”肝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担负着新陈代谢、过滤解毒、调节平衡等作用,《黄帝内经》中甚至将肝脏称为“将军之官”。近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研究团队在《自然-心血管研究》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肝脏在对抗心脏疾病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肝是心的守护者
这项最新研究中,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研究团队设计了一项实验,快速增加小鼠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即“坏胆固醇”)水平,发现小鼠的肝脏立即做出反应,清除了体内多余的胆固醇,并发现这种反应来自肝脏中一种免疫细胞——“库普弗细胞”。随后在针对人体肝脏组织样本的观察中,研究人员也发现了相同的机制:库普弗细胞能识别并清除过量胆固醇。论文作者表示,这说明肝脏免疫系统在调节胆固醇水平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库普弗细胞能帮助避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肝脏健康对于心血管来说的确意义重大。”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病科副主任医师武楠在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胆固醇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坏胆固醇”,如果血液中的“坏胆固醇”过多,容易在血管壁沉积,形成脂质斑块,也就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斑块逐渐增大,可能导致血管狭窄,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另一种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即“好胆固醇”。它会吸纳多余胆固醇,并将其带回肝脏中代谢掉,以降低患心脏病风险。
武楠进一步表示,上述研究和过去围绕脂肪肝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库普弗细胞作为一种免疫细胞,还能“动员”血液中来源于骨髓的免疫细胞,起到调节免疫、对抗炎症的作用,从一定程度上抵消“坏胆固醇”增加带来的危害。不过,如果免疫细胞被过度激活,可能引发负面影响,促进脂肪肝的形成和炎症的发生,反而不利于心脏健康。
正因为肝脏对心脏的保护作用,当肝脏功能出现异常时,心脏健康也会受到影响。武楠举例说,患脂肪肝会使人体胰岛素抵抗增加,引起高胰岛素血症,导致血脂异常,诱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部分脂肪肝患者的肝内血管功能受损,可能进展为肝纤维化,形成门静脉高压,引起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出现供血不足,心脏舒张功能也会受影响。“一方面,肝脏负责胆固醇供运链的调度和管理;另一方面,肝脏疾病也会给心脏带来负面影响。因此,保护肝脏其实也是在保护心脏。”武楠说。
肝脏有五大克星
正常的肝脏柔软而富有弹性,硬度相当于我们的鼻尖。作为人体重要的“化工厂”,肝脏集代谢、排泄、解毒、免疫、凝血和生成胆汁等重要功能于一体。
但肝脏也十分脆弱,在“受伤”后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肝脏疾病除了可能引发心血管疾病,还可引发消化道症状,使人食欲下降、腹胀、恶心、呕吐等;影响机体凝血因子的合成功能,导致牙龈出血、皮肤黏膜出血等不明原因出血症状;降低颜值,导致皮肤暗沉粗糙,面部浮肿且无光泽,还可能引发黄疸(因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皮肤、眼睛巩膜发黄)、黑眼圈、蜘蛛痣(常见于面、颈和上胸部)等特殊的肝病面容。武楠表示,正因如此,日常生活中养肝护肝非常重要。许多不经意的习惯可能正在危害肝脏健康,需特别注意以下几种伤肝行为。
晚睡熬夜。通常,肝脏在晚上11点开始进行代谢、排毒和修复工作。中医也讲究睡“子午觉”,即子时(晚上11点~次日凌晨1点)进入睡眠,这可使全身气血归聚肝胆经,避免内分泌失调。长期熬夜会耗肝血、伤肝阴,影响肝细胞修复能力,致使肝脏解毒功能受损。熬夜还会加重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管炎等肝病。
超重肥胖。食物消化需要肝脏参与,如果长期暴饮暴食,日常缺乏运动,容易使体重升高、脂肪堆积在肝脏,导致肝脏负担增加,机体代谢紊乱,形成脂肪肝并引发“三高”等问题。《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此前刊发一项研究显示,过量摄入超加工食品损害肝脏健康,可能增加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硬化等疾病的风险;若不控制脂肪肝的发展,还可能引发胰岛素抵抗、应激性肝损伤等。有数据显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10~15年内肝硬化发生率达15%~25%。
无酒不欢。饮酒对肝脏的伤害非常大。酒的主要成分乙醇在进入人体后,需要经肝脏代谢,代谢产物乙醛和蛋白质结合后产生的物质,会直接损伤肝细胞,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肝损伤。短时间内大量饮酒可能造成急性酒精性肝炎,长期饮酒则可能发展为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甚至导致肝癌。
用药不当。药物大多需要通过肝脏进行代谢,不合理或错误用药可能造成药物性肝损伤。很多老年患者和慢病患者由于需要长期服药,面临的风险较大。生活中,有人痴迷于吃“护肝药”,或滥用宣称具有“护肝”作用的保健品,也会损伤肝脏。武楠进一步解释称,部分肿瘤患者经过化疗后,虽然控制了肿瘤,但出现了肝硬化,就与化疗药物的使用有关。
饮食不洁。玉米、大豆、花生等食物易受黄曲霉菌污染,产生具有致癌性的黄曲霉毒素,且无法通过煮、炒、炸等烹饪手段破坏,长期摄入易导致肝癌。有数据显示,全球4.6%~28.2%的肝癌发生都可归因于黄曲霉毒素。另外,未煮熟或被污染的肉类、海产品,以及被污染的饮用水等,也存在传播甲型肝炎或戊型肝炎病毒的风险,而肝炎未得到有效控制可能会发展为肝癌。
不同人群护肝要点
“春养肝,病不沾。”中医认为,人体五脏与季节相对应,春季在五行之中属木,因此肝脏与春气相通。武楠表示,春季是养肝的最佳时节,不同人群各有护肝要点。
儿童青少年防控肥胖。当前,我国适龄儿童乙肝疫苗和甲肝疫苗接种率均在90%以上,并实现预防乙肝母婴传播的全覆盖。但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问题愈发突出。《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肥胖率为7.9%;6岁以下儿童肥胖率为3.6%。这使得儿童青少年脂肪肝患病率越来越高。武楠表示,肝功能受损会导致儿童机体对营养的吸收和利用出现异常,拖累生长发育,破坏免疫力。家长应注意保障孩子饮食健康,并培养他们的运动习惯,预防脂肪肝发生。
成年人规律作息。成年人工作繁忙、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往往让肝脏“负重前行”。平时要注意规律作息,尽量将入睡时间调整至晚上11点前,给肝脏充足的时间完成代谢、解毒等工作。积极锻炼,每周至少进行5天、总和不少于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活动,可选择骑行、游泳、跳舞等有氧运动。生活中尽量少吃高脂食物,适当摄入鸡蛋、豆腐、牛奶等高蛋白低热量食物,糙米、燕麦、荞麦等杂粮,荠菜、菠菜、西兰花等绿色蔬菜,黑豆、黑芝麻、黑米等养肝补肾的黑色食物,同时尽量少喝或不喝酒。此外,超重和肥胖患者应及时减重,必要时可到医院减重门诊寻求专业指导。
老年人定期检查。老年人养肝也应注意均衡膳食、荤素搭配,适量摄入膳食纤维、蛋白质,多喝水以促进新陈代谢,帮助排出体内毒素。平时保持心情愉悦,不生闷气、不过度思虑,建议每天进行散步、打太极拳等锻炼,增强体质。另外,建议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到相关科室就诊。武楠提醒,部分老年人因控制慢病需长期服用多种药物,切忌擅自增加药量或使用护肝药,谨防药物性肝损伤。▲